□许海龙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卖惨短视频层出不穷。一些博主在“卖惨”之路上“花样百出”:亲情悬疑、家庭伦理、爱恨纠葛……各种剧情元素信手拈来,在短视频平台上轮番“轰炸”网友的眼球。即使受到网友吐槽、调侃,甚至账号被举报、博主遭禁言,他们依然能迅速“改头换面”,琢磨出新的卖惨套路。(1月6日《法治日报》)
卖惨短视频的泛滥,首先是对网友同情心的恶意消费。网友出于善良和同情,对视频中的“悲惨”人物伸出援手,却不知自己成了博主牟利的工具。当真相被揭穿,不仅让真心付出的网友感到心寒和愤怒,也会冲击社会的信任体系,使人们在面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变得犹豫和怀疑。
从道德层面来看,这些博主的行为严重违背诚信和道德准则。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编造谎言、欺骗大众,将同情心当作交易商品。这种行为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与和谐,也违背了公序良俗。
从法律层面分析,部分博主借助短视频引流,利用网友同情心诱导消费,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法,严重者甚至构成犯罪。例如,假借疾病卖惨带货,极有可能构成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短视频平台对此现象也难辞其咎。其审核机制存在漏洞,对虚假卖惨视频的识别和封禁不够及时有效,导致此类视频屡禁不止。同时,平台推荐算法可能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为追求流量和活跃度,将卖惨视频推送给更多用户。
要遏制卖惨短视频的泛滥,必须多方发力。平台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视频内容审核,完善机制,结合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对违规视频严格筛选。一旦发现违规账号,不仅要封禁博主,还应追查其背后的孵化和管理机构,依法严惩。同时,平台需优化推荐算法,降低此类视频的曝光度。
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虚假卖惨视频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与此同时,应加强对网络用户的教育,提高用户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引导网友理性看待短视频内容,不轻易被虚假卖惨所迷惑。
只有平台、监管部门和用户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卖惨短视频的泛滥,还网络空间一片清朗,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及时援助,让网络世界充满更多真实、善良和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许海龙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