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0元一节的夜校课被抢空,年轻人为何爱上“夜生活2.0”?

来源:红网 作者:裴琳 编辑:汪敏星 2025-04-09 20:07:19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裴琳(西南科技大学)

据央视网报道,2025年上海夜校持续火热,市民呈现“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趋势。夜校春季班推出了80门国潮主题课程,主打国潮,包括茶艺、国画、中式服饰制作等,平均算下来上一节课只需50元,课程开放当天即被抢空。

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掀起了一股“夜校热”。传统夜校曾是职场人“充电”的地方,主打职业技能提升,而如今的夜校则更像一种生活方式。课程涵盖戏曲唱腔、书法篆刻、古法烹饪等国潮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是满足兴趣、缓解焦虑的精神消费。有学员表示:“白天面对电脑,晚上摸一摸陶土,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这种转变背后,是年轻人对“高性价比”休闲方式的追捧。相比动辄数百元的密室逃脱、网红餐厅,50元一节的夜校课既能学技能,又能社交,甚至成为新的“打卡”方式。夜校,正从“补习班”升级为都市人的“社交学校”。并且,夜校学员中不乏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他们不缺知识,缺的是“接地气”的体验。在网络虚拟社交盛行的当下,亲手制作一件漆器、学唱一段京剧,反而成了稀缺的“真实感”。夜校提供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对抗“数字化生存”的生活方式。

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反算法”的学习热潮,反映了年轻人对“确定性”的渴望。在充满变数的职场环境中,掌握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的技艺,能带来难得的掌控感。夜校课堂上,学员们不用面对KPI考核,只需专注手中的一针一线、一笔一画,这种“心流体验”正是快节奏生活中的一剂良药。苏绣、京剧脸谱、古琴等“老手艺”通过轻量化教学吸引年轻人,甚至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

这种“国潮+夜校”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文化传承的门槛,更让传统技艺融入了现代生活。当年轻人愿意为50元的课程买单,传统文化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可触摸、可体验的日常。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夜校正在重塑文化消费的生态。一些学员从兴趣出发,逐渐成为消费者,甚至转型为从业者。这种“兴趣+职业”的转化路径,为传统文化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夜校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城市公共服务精准对接需求的结果。上海市群艺馆负责人介绍:“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但市场上缺乏低价优质的学习渠道。”50元的定价,正是基于“让文化普惠”的理念。

这门50元的课程,买的不仅是一技之长,更是一份对抗时代焦虑的底气,一段属于自己的“人间烟火”。

来源:红网

作者:裴琳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91/148569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