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免责书”是一道冰冷的墙

来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编辑:叶鹏 2013-09-16 23:59:12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9月16日《南方日报》)
  
  据校方相关负责人说,协议的意义类似“温馨提示”,是对学生的“文明约定”。但这个协议似乎既不温馨,也不文明。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场所。大学人文关怀的最大特征莫过于尊爱学生生命。而在开学第一天,当那些满怀憧憬的新生们,在步入大学的第一件事竟然是签署冰冷的“自杀免责书”时,他们会是何种心情。
  
  但这样的条款并非东莞理工城市学院的专利,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的“自杀免责”条款,此前也曾引发媒体与公众的批评。为何这种怪象一再出现?这种弥散于部分高校中的冷漠与不负责任,着实让人遗憾,也让我们的教育不能不反思。
  
  事实上,学生交费进高校读书,学生与高校之间就确立了一种契约关系,作为服务方的高校理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的身心安全提供保障。大学生自杀、自伤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出现问题某些高校不进行自我反思、完善学校管理,而是首先考虑如何免责,这不仅有失厚道,也严重透支学校的声誉。更何况,从法理上说,学校单方面拟定的一纸“生死状”根本就无法律效应,“免责书”只能成为一道墙,阻断学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急剧扩张,学生与学校的关系被染上浓重的经济印迹与功利色彩:学校忙着招生挣钱,学生上学为一纸文凭。师生之间难于交往,情感日渐淡漠与疏远。这种“露水式”师生关系,一方面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大学毕业生对母校印象的问题上,有调查显示,有近乎一半的毕业生不关注母校的发展,35.3%的表示“毕业后和母校就没什么关系了”,有16.2%的被调查者甚至用“烂”字来形容自己的母校。(200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过,高校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这种“从游”关系和美妙的生命过程,既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也能让其在此找到归属感、体验到家一样的温暖。但现在,这种家的感觉和温暖似乎正在流失,绝不能让这种美好的东西成为稀缺资源。
  
  文/刘道彩

来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7/31461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