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员何时能不再惧怕记者的提问?

来源:红网 作者:胡三金 编辑:易木 2014-03-05 00:02:43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3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东莞市长袁宝成一露面就被记者追问“扫黄”、“经济转型”和“GDP增速”问题,他一面匆匆下楼,一面简短回答:“正在处理中。”会后,袁宝成再次被数名记者围住,面对记者的问题,他只说了三个“嘿嘿”。(3月4日《人民日报》)
  
  继东莞“地震”后,民众的视线一直未从“余震”中移开,此次两会的召开东莞市张袁宝成自然成了各大媒体竞相采访的焦点。然而前晚6时许,广东团就抵达驻地,袁宝成一直未出现。昨日下午2时50分许,广东团马上要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终于现身,几名记者立即冲过去追问扫黄进展,但他几乎没说话,只是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
  
  官员“怕”记者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新闻记者以其敏锐的嗅觉和对信息把握的准确性,总能尖锐的抓住问题的核心,而这些问题的核心往往会使官员觉得尴尬无从开口讲起,因此不乏官员觉得记者难缠,甚至形成了一种“怕”记者的情绪。而事实上,“记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的采访和发问往往代表着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和最希望得到的答案,甚至一些正义感和责任心强的记者为了和社会邪恶势力做斗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用鲜血捍卫了这个行业的尊严。对记者的“怕”甚至是“慌张”,实际上反映的是公权对阳光的惧怕,官员对接触民众的惧怕和官员无法顺应新形式对行政方式进行改变。
  
  面对记者争先恐后的采访,袁宝成却用“嘿嘿”回避了所有问题,这显然是一种敷衍,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与此同时也不禁让人揣测,“东莞扫黄”事件发生已经将近一个月,当地政府是否已经采取和出台相应规定和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防止“黄毒”死灰复燃。要增加政府公信力,竖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官员必须答民之所问,忧民之所忧。
  
  要使官员不再“怕”记者,甚至“爱”上回答记者的问题,首先还得加快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务必让公权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应运用新媒体建立常态化的政民互动机制,与其让记者发问,不如主动为公共利益诉求表达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提供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媒体和舆情的应对能力,在公众的提问面前绝不能失声,而应该更加主动地掌握话语权,并付诸实际行动给公众一个体面的答案。与此同时应将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的运行提上日程,统一协调运作,并由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这样在促进政务活动有序开展的同时还能对政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怕”记者只是一味地回避问题,回避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只有爱上记者的“刁难”是才制度改革成功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而更为理想化的状态是让记者“问无可问”。官员不“怕”记者提问,这只是政府在复杂混乱的舆论中立稳足根的一个开始。
  
  文/胡三金

来源:红网

作者:胡三金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05/32877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