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汉语“纯洁性”之争背后的文化不自信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易木 2014-04-27 00:03:2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有媒体刊文,认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外语词的过度使用伤害了汉语的纯洁性:“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要夹杂大量英文?”由此,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的讨论。(4月25日《人民日报》)
  
  与是否需要恢复繁体字一样,汉语的“纯洁性”也是个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了,几乎每隔几年就会蹦出来闹腾一阵。不可否认,站在美学的角度,清一色的汉字表述,无疑让阅读者感到赏心悦目。问题是,真的存在如此绝对的“纯粹语言”吗?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法语,都处在一个与外来语言相互借鉴、吸收的发展过程。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那种纯粹、独特的语言,估计早已消亡,成为“死文字”了;就现实而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员流动的加速、各种语言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往那种保持各自语言相对纯洁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也已不复存在。
  
  这种情况下,过度敏感甚至苛求汉语的“纯度”,既不现实也没有那个必要,相反只会徒增交流的障碍,弄不好还可能惹出笑话。就像有网友所调侃的,按照上述媒体的观点,iPhone应该汉化翻译为“美国苹果公司开发并运营,搭载iOS手机操作系统,实现触屏输入的新一代智能上网手机”。哦,这里还有个“iOS”没汉化,再加点字数,就好几十个字了。
  
  而那种所谓“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要夹杂大量英文”的质疑,更透露着对语言学的无知。要知道,英语作为一种表音文字,自然可以将外来语用母语的字母来加以转化,而汉语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很多东西无法转化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有些“零翻译”现象的出现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像一些科技、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一时半刻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又着急使用,这时候,与其不明就里地乱翻译,倒不如先拿来直接引用,顺其自然,让时间和实践来慢慢将其中国化。这方面,我们不乏成功的例子,比如一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伊妹儿”,现在都改用“电邮”了。
  
  其实,汉语的“纯洁性”之争,说穿了还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专家说,国人的文化自信会随着我国实力的增强而增长,到时,外来语泛滥现象将逐步“退潮”,甚至恢复成汉语表述。但我倒觉得,等到我们真的自信了,恐怕也就不会那么介意汉语的“纯洁性”了。
  
  这就好像,我们从来不会苛责谁必须把“1+1=2”写成“一加一等于二”;同样的,既然人家老美可以大方的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直译成“no zuo no die”,并编入其知名的在线英语俚语词典——“城市词典”之中,我们为啥不能也大度一些,从而避免让所谓“纯洁性”绑住汉语与时俱进的脚步呢?
  
  文/王垚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7/333451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