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还须继续贯彻“自主”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旻煜 编辑:刘艳秋 2014-07-07 00:02:1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在高考录取改革方面又有新动作,在部分省市率先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首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高考成绩在评价体系中仅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7月6日《中国青年报》)
  
  长期以来,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式之一,“综合评价录取”一直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热词之一,这源自于传统高考“唯分数”录取弊端的不断凸显。传统单一录取模式下,以不同科目分值的机械相加,拼凑得来的高考总分为录取依据,其信度就很令人怀疑。长远来看,高考制度的改革方向之一就在于打破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刚性作用,而仅仅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因素之一,让考生高中平时学习成绩、特长潜能评价、大学面试等多因素的加入来稀释掉高考成绩的比重,形成一种多元综合评价的录取模式。自2003年起开始试点、推进的自主招生制度就在这些方面狠下了功夫。
  
  此番上海交大的改革的着眼点也在于此。有舆论认为这是对自主招生录取模式的新探索、新突破。其实多元综合评价录取早已破冰。比如,浙江早在2011年就提倡“三位一体”的高招录取方式,当年就在2所高校率先试行“三位一体”招生,后续逐年扩大试点范围。2013年有22所普通高校开展了“三位一体”招生。而在三因素评价权重上,各校略有不同。比如杭州电子科大执行的是“综合评价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15%+综合素质测试成绩×35%+高考成绩×50%”这一标准。看得出,当下的政策框架,已经给予了各高校很大的人才评价权和招生自主权。
  
  自主招生归根就得服务于“自主”,即满足考生和高校间的双向选择权。上海交大要求参加录取改革的考生自愿提出申请并进行志愿填报,由学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按照招生计划人数的两倍(部分省份为3倍)确定参加综合素质测试的考生人选,这体现了考生选择了学校。而上海交大的多元评价录取体系又能保证学校找到较之传统一元化机械录取更为满意和理想的人才,这体现着自主招生让高校和考生“双赢”的制度设计。
  
  不过,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多元评价录取高考成绩权重仍然占大头,且还作为确定高校参加综合素质人选的根据,还可能导致不少偏科或者不对付考试的“怪才”、“偏才”没法脱颖而出,而在“术业有专攻”的今天,要求录取各科成绩都很好、各方面发展潜能都具备的“全才”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有的高校就走得很远了。比如,武汉大学就宣布,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获得全国决赛一等奖,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线下20分录取;全国决赛二等奖,以考生所在省一本线下10分录取;全国决赛三等奖,以考生所在省一本线录取。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努力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更加创造性地发挥自主权是各高校招生改革的必由之路。教育主管部门也该多放权,营造出一种更为宽松的政策氛围,让包括多元评价录取等方式在内的有益自主招生探索更好得开展下去,让各高校根据实际,形成别具一格的招生特色乃至办学特色,这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文/林旻煜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旻煜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7/07/339595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