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认为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很难符合观众预期,但完整读过肖鹰教授的评论,也实在忍不住生出反感。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肖教授在文章中未坚守客观理性原则,几乎始终在用激愤至有些夸张的语气宣泄情绪,比如其中主要观点称韩寒为当代文坛“最大丑闻”,然则何为“最大”、谁又有权力给“最大”下定义?郭敬明剽窃他人被起诉最终输了官司算否“最大丑闻”,“梨花体”获奖能不能算“丑闻”,有所谓诗人以创作为名求包养在“丑闻”里又可排上何等级别?即便认为韩寒代表某种丑陋低俗,也该克制且谨慎地选择“较大”或“很大”这类词汇,轻易用“最大”不仅触犯评论写作忌讳,更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再者,有关韩寒作品系他人代笔的质疑,至今尚无法证明其真实性,肖鹰教授却自己直接给出“定论”。论据不充分,则论点难取信于人,肖教授单方独断的判定,又如何令众人不驳斥腹诽?
电影批评就是电影批评,文艺的也自应归于文艺,不该上升至对人格毁谤的范畴。肖教授在文章中,牵强地将韩寒作品的不佳与其人品联系起来,并归为其“倒韩”的重要理由,在逻辑和情理上均难以自圆其说。其他评论者批评其“粗暴”、“武断”,也并不为过。但肖鹰的爆发也并非一无可取,站在他的角度上,似乎不难理解其“倒韩”的初衷——出于对当代文学衰落的悲哀,更是由于对市场炒作在文化方面越来越强势入侵以及年轻一代集体迷惘的愤怒,于是他便将这矛头对准了自己眼中某些商业利益集团的代表韩寒,施放出了其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不满。
可是,肖教授的箭矛瞄对靶子了么?假若韩寒真的只是位率性而为的青年,能获得成功,仅是因其叛逆迎合了大多数80后的心态、其早熟让大批同龄人心甘情愿追随在后,那么将“反智主义”、“流毒”这般沉重的板子落在韩寒身上,是否有些不公?如果韩寒真是被文学界、媒体和市场“合谋”打造的“吸金工具”,他所代表的“文化偶像”、“80后精英”亦生出扭曲与变质的意味,那么责任恐怕也并非仅在于其个人,种种“幕后推手”恐怕更能为公众诠释深层次的原因。韩寒当不起文坛“最大丑闻”称号、更没理由为当今文学堕落负总责,我们应该重视起来且认真思考应对的,当是与韩寒有关又在其之外的另一命题:“倒韩”成功,能改变时代的浮躁么?
文/刘哲
来源:红网
作者:刘哲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