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球一小时”别成娱乐盛宴

来源:红网 作者:刘根生 编辑:夏熊飞 2015-03-30 00:06:02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晚20时30分,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5地球一小时”北京主场熄灯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活动旨在号召公众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1小时,为环保做出相应努力。今年的活动聚焦气候变化,提出“‘能’见蔚蓝”,将推广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切实举措定为活动主题。(3月29日《北京日报》)
  
  3月28日,不仅仅只是北京,上海、深圳、西宁等地也都以“能见蔚蓝”为主题举办了“地球一小时”庆祝活动。全国有超过百万网友在云端参与“地球一小时”互动接力,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能见蔚蓝”在网络发声。地球一小时全球大使李冰冰、地球一小时中国大使羽泉、以及其他知名明星志愿者和环保专家都通过发布视频呼吁公众关注雾霾,守护蓝天。甚至在3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布视频,号召全球公众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由此,“地球一小时”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足见一斑。
  
  不可否认,“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的确具有提醒人们重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参与者的环保意识也获得提升。同时,“地球一小时”活动还引发更多的人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思考。但是,“地球一小时”活动自2007年开展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今日美国》曾批评称,“地球一小时”活动仅仅是一项“让人自我感觉良好的无效活动”,并没有真正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它只是起到了“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在全球环境越来越糟糕的现实背景下,“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当下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太注重形式上的轰动效应,并没有在内涵上有更深的挖掘。于是,很多人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对环境保护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就不难理解,当我们只将热情倾注于“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而在生活中没有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仍然“大手大脚”地用电,甚至依然觉得环境保护事不关己时,“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意义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2007年在澳大利亚发起,全球共同参与的开源性环保行动。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否真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与是否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本身无关,关键还是在于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贯穿低碳环保的理念,仅仅依靠每年一次那短短“地球一小时”熄灯所换来的节能减排,又岂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拯救地球?因此,关注环保应该有理性的心态,别让“地球一小时”沦落为名人作秀、粉丝狂欢的全民娱乐盛宴。
  
  文/刘根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根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30/36370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