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推敲逻辑的作者,不是好评论员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秋 编辑:夏熊飞 2015-04-07 17:27:15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在重温曹林老师的书,发现曹林老师在《评论的逻辑》里提到的偷换概念、逻辑谬误,很多作者都曾遇到过,所以单独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看评论,一般人都注重看评论的结论,看评论者对一个事件或人物的判断。这是外行人阅读评论的习惯。而在内行人眼中,作为判断的结论当然重要,但他们更注意的是方法论,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能不能支撑结果,论证和推理合不合规则,引用的事实是不是真的,等等。如果‘方法’不对,结论再怎么符合公众的期待,都不是一篇成功的评论。
  
  很多初学评论者写作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将一个很模糊的想法在理顺逻辑之后表达出来。你可能会灵光乍现,隐约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其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又觉得自己无法将这种逻辑理顺,觉得两者的关系比较牵强,仅仅是一种很模糊的联系。这时候,你一定不要轻易就下笔,不能自己脑袋一团糨糊时就开始下笔写作,并企图用情感和道德去将含糊掩盖起来,诉诸情绪或者修辞遮掩逻辑上的问题,那是掩饰和遮盖不了的。你只能正视逻辑,谨慎地推理和论证,理顺逻辑后再下笔,用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论证为读者讲道理。
  
  评论是一种致力于说服人的文体,如何才能让人信服和接受你的观点呢?你必须讲理,这个理是什么?就是逻辑!逻辑是一种交叉的共识,或者说是一套实现交流和达成共识的规则。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政见,但为了可交流,须接受一套共通的关于讲道理的规则,那套规则就是逻辑。价值观不同没问题,但不同价值观的人是可以坐下来一起交流问题的,因为大家都信守逻辑。
  
  逻辑无涉价值,它是一套比价值更优先的元规则。”
  
  曹林老师提到的这种用情感和道德去掩盖逻辑硬伤的问题,我在邮箱中经常见到,很多作者往往都灵光一闪,赶快动笔,但其实这其中的逻辑是不正确的,很可能你所评的新闻中的对象,与你所论述的概念,根本不具有同一性,只是你模糊地觉得有牵连。所以,理清你的逻辑链条,然后再动笔,才能避免这种逻辑上的硬伤。
  
  文/刘艳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4/07/36449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