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授不会做奥数题”并不奇怪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夏熊飞 2015-04-14 00:04: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给热衷为孩子报班的家长们泼了一盆冷水。这位1958年的浙江省高考榜眼、数理化全科满分的高材生表示,小学有些题目,别说孩子做起来困难,就连他自己都做不出来。(4月13日《广州日报》)
  
  眼下,许多省份都减少或者取消了奥数的加分项目,奥数似有降温之势,但奥数的难度并没有降低。作为大学教授、曾经的数理化全科满分的高材生,黄吉虎老师都做不出来奥数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想想也是,这得需要什么样的难题、怪题、偏题才能把一个专家难住,而现实生活中却不乏这样难题。譬如,幼儿园面试的“神题”硬是能难倒一大群成年人,小学生暑假作业也曾让不少家长吃了苦头,就连学者周国平都吐槽说自己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份语文阅读题,分析自己的散文,对照标准答案后自己只得了69分。专家、学者的特长不是答题、做卷子,而是做学问,所以教授做不出小学生奥数题并不奇怪。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这并没有错。但是把考试异化成答题却是我们的创造,把分数的高低简单等同于能力高低却是我们的创新。君不见,各种过关考试充斥着惟一的“标准答案”,考生不敢稍做发挥,一旦离题,就会判为“死刑”;各种升学考试,分数的高低成为能否进入名校的重要依据,低分数低名次往往意味着学习能力的低下,被认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于是乎,强化答题训练,题海战术满天飞,做学问成为“做学答”,成天围绕着试卷中的题目,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而题目也是越来越偏,越来越怪,越来越难,由此便催生出了各种考试培训产业,催生出了奥数培训产业。而众多出题的“专业人士”投身其中,以难倒他人为乐,层层加码,处处设“伏”,让人防不胜防,没有经过专业的机构培训,要得奥数高分,无异于痴人说梦。
  
  与此同时,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只有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作为一种思维训练,它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可是,这种启智的教育模式却变成了全民竞赛,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生怕孩子被“淘汰”,家长们纷纷让孩子参加各种奥数班。不考虑兴趣,不考虑禀赋,只把它做为升学的“敲门砖”,以致于家长劳累,以致于有学生发出了“永不学奥数”的誓言。更有教育专家批评到“全民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神童,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做奥数的天赋。做学问终究不是答题,人才的培养也终究不是“考试”。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塑造和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只会人云亦云的答题,顶多也就只能做好重复性劳动,却无法从事创新性劳动,这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能起多大作用?这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作用又有几何?所以,让孩子与其沉溺于奥数而痛苦不堪,不如放在兴趣培养上,一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如瓦特对蒸汽产生了浓厚兴趣,尊重兴趣,以兴趣为师。而当前,降低青少年教育阶段的学习难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精心制造一些“神题”“怪题”“连教授都做不出的题”意义何在,对于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究竟有什么作用,答案不言自明。
  
  文/杜建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4/14/365081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