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阎肃被去世,新媒体为何总相拥跳坑

来源:红网 作者:张燕婷 编辑:夏熊飞 2015-10-31 00:02:5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7日,知名歌手于文华发微博称“阎肃老师因病今日于空军总医院去世”,该消息瞬间在媒体圈炸开了锅,人民日报、央广网、央视音乐频道等央级媒体纷纷在微博转发阎肃去世的消息,此外,各大新闻客户端也在第一时间推送该消息。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众多媒体和记者,“阎肃”和“闫肃”傻傻分不清,包括新民晚报、家人杂志等媒体官微均写成“闫肃”,甚至一些资深记者以及当地文化部门的官微等也未能幸免于难。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众多名人政要都曾“被去世”,有的甚至荒唐地被冠以“被去世专业户”的名号,像刘德华、成龙、赵本山这样的大腕儿“被死”不下三五次。这些惹人哭笑不得的娱乐背后,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心寒。
  
  在这个“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自媒体时代,本该负责任的媒体单位就更不能不加辨别与核实,贸然参与其中。为何各家媒体大亨争相跳坑,频频出现这种闹剧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
  
  发布信息前的核实程序的缺失,成为媒体三番五次相拥跳坑的关键原因。每条消息,于高速流转的信息大洋中面目全非,于盲目竞争中少了“艺术家”精雕细作的独具匠心,真正的新闻又怎能抵达受众?新闻是求真求知求实,是拨开层层迷雾的过程。而作为拨开迷雾的媒体,更该把自己定位成生产和传播信息的“艺术家”,在新闻抵达受众前反复核实信息源,鉴别其真伪。
  
  其次,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求证与质疑,但却因为求证的速度和质疑的成本,而一次次被所谓爆点、涨粉的利诱而取代。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怎样让自身所在的媒体脱颖而出是每家媒体的重中之重。抢新闻、抄新闻、拼新闻,反转新闻风气渐起,似乎一旦按捺不住就会深陷其中,甚至主流媒体也难逃魔掌。就算这个社会很现实,但在媒体这个领域,新闻操守不容亵渎;逆之,即便你这一次没中枪,下一次也难逃“在阴沟里翻了船”的后果。
  
  再者,于媒体人,均有“我们的传统是越重大的新闻,越单一信源”的潜意识。在这场“死去活来”的反转剧中,歌手于文华的微博则成了单一信源,然而,就是这单一信源,不仅不经核实加以传播,更有媒体故意写成“据多个消息人士”。
  
  另外,媒体发布错误新闻对公信力的伤害性,因为快速弥补,远不如纸媒时代大,错误新闻的代价低。不论之前的“最美90后女孩喂饭”,前阵子的“救女童被狗咬”,还是当下的“阎肃被去世”,似乎愈发陷入了“他人:造谣与辟谣——媒体:传谣与传辟谣”的怪圈,而所有错误的代价似乎也就一则“XX媒体真诚致歉”的声明,再辅以一段时期舆论指责的只言片语,这一期闹剧就又剧终了。
  
  当下,新媒体对快速、爆点的诱惑抵御难度远超任何时代,新规则与共识的重建迫在眉睫。
  
  一方面,应加快新媒体立法。因网络应用广泛且纵深式迅猛发展,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互联网发展,不少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实际操作性。何时研究制定一部专属新媒体管理的法律,包括从公法角度对新媒体管理的范围和内容,从私法角度对新媒体的行为和言论作出明确规定,这或许是对现状最好的应对。
  
  与此同时,面对纷繁多样的新媒体服务模式,政府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搜集、研判和反应机制。尤其是坐拥上百万乃至千万粉丝的官方媒体,更该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如果有一天它们都倒了,那么公众与媒体的信任也就随之坍塌。
  
  就我看来,在道义上秉持新闻伦理与遵循在白纸黑字上的明文规定二者同等重要。我们当然更希望每位媒体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求真求实的新闻操守不会变。同时,当“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自媒体时代变得越发肆虐,或许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才能让他们付出更沉重代价,也才能挽救无论公众还是新闻领域后起之秀尚未泯灭的信任。
  
  文/张燕婷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燕婷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31/38273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