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苦肉计”似的湿身报道不值得提倡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易木 2016-07-23 00:12:38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19日下午的一场暴雨,让郑州市区出现多个积水点,到了晚高峰的时候,郑州进入了“看海+拥堵”模式。郑州电视台一女记者浑身湿透,戴浴帽直播暴雨,成为“网红”。(7月21日中国青年网)约十天前,河南新乡当地一名女记者不穿雨衣不打雨伞,在近齐腰深的积水中报道,浑身被大雨浇得湿透 ,提醒市民出门小心。有媒体赞“这才是媒体人!”(7月9日四川在线)

  每年雨季来临,我国许多地方都会受暴雨袭击,报道乡村民房被淹、城市内涝,成了新闻记者的例行工作。由于电视镜头的特殊优势,洪灾的危害程度如何,公众很容易就被记者“带进”新闻现场。而记者为了加强“带入感”,往往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走进暴雨现场进行报道,湿身在所难免。上述两个女记者之所以“湿”成“网红”,与她们浑身湿透有关,堪称湿身报道的2.0版。

  不过,从新闻的呈现手法看,湿身报道是否必要显然值得商榷。雨水灾害不是稀罕事,暴雨现场通过电视镜头,可以全方位呈现,其造成的内涝严重程度,通过周围房屋、树木、电线杆、行人、汽车等参照物,加上记者的语言描述,完全可以向公众展示其危害程度,不必要记者以身试水出镜,冒险走进齐腰深水中来个湿身报道。退一步说,即使一定要记者出镜,从顾及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角度,也应该找一个合适地点,穿上雨衣或打上雨伞,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后再进行报道,而不应该弃雨衣、雨伞于不顾,奋不顾身走进深水中。

  对女记者的湿身报道,有媒体从敬业的角度予以点赞实属正常。问题是,敬业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个敬业的记者,出门报道暴雨灾情前,应该准备好雨衣、雨伞等基本的保护用具;一个敬业的记者,也应该懂得保护自己,不应该为了敬业而敬业,弃保护用具不用,让自己置身暴雨中,以自虐的节奏展现所谓的敬业精神。这样方式,类似于“苦肉计”,令公众看着揪心,容易产生不安情绪,不应该鼓励。

  再从舆情角度分析,网络舆情对女记者的湿身报道的内容关注不多,对其湿身程度关心较多,看来其之所以成为“网红”,关键是其身体“够湿”。与有媒体点赞不同,网络评论其实吐槽远多过点赞,从网易客户端相关新闻33700多条跟帖评论看,被“顶”最多的两条评论是:“这是作秀,雨衣不能穿吗?”“为什么不打雨伞?”,分别达7729人、5070人。显然,许多公众从朴素的道理和常识出发,用“顶”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女记者湿身报道的不“感冒”,值得媒体人深思。

  一则好的电视新闻,除了要有时效,还要追求新闻的现场感。记者为了加强现场感,奋不顾身走进新闻现场的行为,勇气可嘉。事实上,记者湿身报道暴雨灾情的镜头,年年都会出现在各地电视新闻节目中,俨然成了“标配”。追求新闻现场感是必须的,但得讲究方式方法,想通过“苦肉计”来博取公众关注,既有安全之虞,也无必要,最终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7/23/40419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