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广厦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28 00:01:5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对房子的论述,自古有之。人们对房子的态度也是不一,有人依恋,有人漠视,有人视之为栖息之所,有人当做志向情怀,有房子的喜欢谈房子,没房子的也喜欢凑热闹,这自然颇具意味。

  最不把房子当房子的人,当属孔老夫子。“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在“士”的眼里,田亩村舍,远不及家国情怀。最把房子当房子的人,当属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的豪迈诉求诠释出房子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的重要性,杜甫辗转半生只得屈居草堂,芥视沧桑的雄心和爱民化世的“圣”心呼唤出对房子的诉求。着实,窘迫中满满的是“天下寒士”对房子的无奈和感叹。

  古人谈房子也是谈人生、谈志趣。当历史的车轮转到当代,谈起房子,有人会心一笑,也有人无奈苦笑。更多人感叹现代社会,“士不怀居”只能当作情怀来培养,“安得广厦”怕是更得人心。

  笔者读过一篇音乐人的文章叫《不止房子,还有诗和远方》,说他自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邻居的门里,随便踹开一脚,里面都是中国的大知识分子。等到后来搬离清华园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么多的大知识分子,房子也失去了那种感觉,如果有一笔钱可以买房或者旅游,我会选择旅游,而不选房子!

  音乐人的这种领悟确有深意,但这也违背了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音乐人说:“对于房子,我和大多数人的概念不一样。”其实,对于房子的概念,大多数人的概念和这个音乐人也不一样。我还是倾向于大多数人的观点——先修一座房。至于植几棵树,筑几座篱,读几本书,我想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诗和远方是目标,是路程,是志向。可是房子呢,是安身之所,是生活之基,是人生牵挂。君可见,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逢年过节,寒暑相聚,朋友想见,同学聚会……光怪陆离的社会,形形色色的场景,只要和生活沾点边,房子还真是不可或缺。

  有人会感慨这是个社会被物欲裹挟着前进的时代,有人感慨人和人生下来就不一样。所以坚定地选择远方,只顾风雨兼程,做起人生行者。殊不知,生活不会因为情怀而失去本来的面目,人还是清楚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生活的滋味在于它需要慢慢体味才会有滋有味,甘也不是,甜也不是,苦苦甜甜才有趣。诗和远方的耕耘是值得的,可是最后呢?还是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谋食。走再远的路,写再多的诗,也要回到现实中来,有句话叫“活在当下”,所旨大概也是如此。

  有人又会说,看样子从围城里爬出来的人们并没有走太远,一个个还是回到了生活的老路子里,为了一亩三分地而苦苦寻觅。有人还会感慨,生活为什么不能像过险滩?可是,跋涉之后总会发现,生活中能落脚的还不是那几颗石子,百年前这样,百年后也这样。

  人终会在游弋后寻求支点,在生活中寻觅居所。

  这时“安得广厦千万间”再次映入我心,我真诚祈愿“天下寒士”,“居者有其屋”,“安居能乐业”,“足立方可伸展”。

  我也无意为房子辩护,更不否认诗和远方。我明白,生活中的诗和远方,除了走起来的痛,还有读起来的浪漫。诗,可以让一个个离群索居的人在世界中找到共鸣,远方就能看到美景下落日的余晖,可以将自己嵌入本不和谐风景里——那些沉睡在草丛中的墓碑,保留在风沙里的故居,以及互相搀扶的群雕,长在峭壁上的胡杨……

  能留给我们这样遐想空间的诗和远方,在不断地升华着生活的意义,而我们也要记得回家的路。

  当你盯着远方的时候,就不要总想着拿起房子,这是诗和远方;当你拿起房子的时候,也不要把它拿得那么紧,这是房子和广厦。

  愿生活有诗和远方,也愿生活有安生居所,更愿天下寒士得广厦万间。

  文/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10/28/41196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