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尊重琼瑶预嘱后事的权利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林旻煜 2017-03-15 00:03:28
时刻新闻
—分享—

  清明将至,知名作家琼瑶突然公开了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信,交代了她的身后事——“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绝不抢救,身后事一切从简”。网友对此看法不一,有赞成的,也有人认为这一选择对在世亲人太狠心。(综合媒体报道)

  弥留之际该不该抢救、身后事从繁还是从简,笔者不予置评;但我坚决支持琼瑶公开预嘱后事。在我看来,这一做法不仅维护了自己以何姿态迎接死神的选择权,并且减轻了后人届时可能承受的各种压力,简言之,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后人的体贴。

  需要强调,琼瑶所拒绝的“抢救”是指那种徒增痛苦的抢救,不管能不能“杀敌一千”,先“自损八百”。她不是不想活,只是不想太痛苦。认为这样做“对在世亲人太狠心”的,我想问,为让在世亲人心里舒服,就要弥留之人违背自己的心愿、强撑病体去配合有时已无意义的抢救,这样做,对弥留之人难道就不狠心?很多时候,痛苦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不能轻言病人与亲人谁比谁更难受;而就算弄清了谁最难受,也无权以此为理由,剥夺一个人预先处理自己后事的自由。

  琼瑶在公开信中写到,“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诚哉斯言!或许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典型的中国人大多深具奉献精神,一生为他人特别是后人做过许多妥协,而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我,个人选择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更多人在生前未雨绸缪预嘱后事,正是这种趋势中的一个现象。

  尊重预嘱后事的权利,意味着在客观条件允许时,无论当事人怎么处理遗产、怎么安排自己的临终时刻,都不应被他人一厢情愿的关怀或社会惯例所绑架。届时想如琼瑶所说的“绝不抢救”也好,“全力抢救”也好,想把遗产尽数留给后人也好,捐给公益事业也好,旁人都不应干涉。人各有志,也有认识的局限,他的意愿不一定考虑周全,甚至也未必顺应社会倡导的风气,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尊重其意愿,则是法治社会应有之义。而正因为存在认识的局限,人的意愿可能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预嘱”则给了他不断完善这份嘱托的机会。

  人是复杂的,预先交代了“绝不抢救”,临终时不一定就真有这么淡然。但是,假如将来出现了不知是否该放弃的两难时刻,当病人无法表达真实想法,继续抢救无异于浪费医疗资源,这一“预嘱”就是帮助后人下决定的一盏明灯,替后人省下许多麻烦,也挡下许多非议。所以,这样的“预嘱”对在世亲人非但不“狠心”,反倒是一种关怀。何况现代人有许多数字财产不像存折显眼,为免继承麻烦,也需要先行归置清楚。

  出于某种隐秘的忌讳,一些人不愿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一切,但不谈论,该来的还是会来。所谓向死而生,认真考虑身后事,正有助于更好地活着——“预嘱”带来的两个问题:如何过好余生?给后人留什么?都能引发人们对生活、对责任的积极思考。

  日前,由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进行的“生前预嘱”公益项目走进南京鼓楼医院,未来还会走向更多医疗机构。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我可能签下一份“预嘱”,也可能没签,这是你我的选择;不论如何,别忘了你我都有为身后事做主的权利,这一权利理应受到尊重。

  文/吴云青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5/42386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