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由名人到人名有多远?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夏熊飞 2017-03-17 00:03:26
时刻新闻
—分享—

  名人,某一领域知名、杰出、显要之士也;人名,则是人群区分个体的标记。抽象起来,设若谓前者是价值层面有体温、代表善能量的影响力、良知、操守、德行;后者则可算器物层面无体温、仅作身份甄别的身份证、标签、符号、代码。

  《吕氏春秋·劝学》语云:“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意思是说,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生成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由人名到名人,相同的是“疾学”;不同的是,有的“疾学”成了名人,有的“疾学”未成名人。当然,名人到底属实至名归还是“银样蜡枪头”,究竟须待时间说了算。曹雪芹一生只完成大半部《红楼梦》,却登临中国小说珠峰,地位影响至今无人撼动;一生留下数十上百部小说者有的是,却罕见名见经传者。张若虚一生诗歌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春江花月夜》被公认为“孤篇盖全唐”;中国写诗“冠军”乾隆皇帝,一生创作近4万首,数量盖过《全唐诗》总数,却无有一首传诵成名。

  相较于由人名到名人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名人到人名却“得来全不费功夫”。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其《临川先生文集》中的名篇《伤仲永》,说的是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弃学和被父亲当作造币工具,而最终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现如今,在炒作“捧杀”“文学GDP”“放人造卫星”生态催化下,不“疾学”只吃老本,而致名夭被“秒杀”的现代“仲永”们,依然“‘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诚信良知乃名人底线,也是阻遏名人滑向人名命悬一线的“生命线”。美国机械工程师和化学家小托马斯·米基利,因发明应用四乙基铅和氟利昂而闻名于世。两样东西虽因性能优良被大量使用,但对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损害巨大。随含铅汽油推广引发铅中毒者增多,人们的质疑也如影随形与日俱增。然而,米氐却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坚称“使用安全”,且以自己为实验对象向媒体证明“安然无恙”。事实是,实验后将近一年他才从铅中毒中缓过神来,两种物质后来也被停用或限制使用。作为名人,米氏虽然赢得过很多光环,但也因学术良知诚信缺失,而被戴上“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的帽子。

  狄更斯《双城记》中有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是语,大抵契合号准了当下社会价值迷乱、信仰缺失、功利浮躁和道德断崖的脉象。名人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面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诱发土壤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催化养料,名人蛰伏的本欲一旦被激活,大抵便离人名不远了。

  有些名人坐不了冷板凳,学术进步与走穴跑场反向而行,离富翁愈来愈近,离名人愈来愈远。热衷“触电”的某著名文化学者,就不认为自己是个文化学者,甚至不惮承认自己只是个“文化行者”。罩着“学术明星”光环的某教授,热衷五湖四海到处兜售其用“××心得”勾兑的心灵鸡汤。无怪有人戏谑,孔子没想到的她也讲到了,孔子也该向她叩拜行礼了。近些年来,不断曝光的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新闻,不但让消费者很受伤,也让明星声名自残自宫。

  拿破仑说过:“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遥。”其实,由名人到人名也誉毁存乎一念,也只有一步之遥。

  文/陈庆贵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7/424084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