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过度“压榨”人才只会换来“镜花水月”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5-17 00:03:44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引进人才,往往面临磨合期,需要经历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急于求成,对于尚在磨合期还未展示出真才实学的“新人”持置疑态度,甚至摆起了冷面孔,就容易造成一拍两散的局面,导致人才流失。(5月16日《人民日报》)

  人才之所以为“才”,必然是在某项能力和技术上展现出超人的水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对推动行业发展、扩充专业领域、增强理论深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人才也是“人”,也自然需要时间来成长、成才,要消耗足够的精力去适应各种环境、应对多种难题、化解各类矛盾。即便是公认的人才,到了新环境、面对新挑战,也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厚积而薄发”。

  时下,各地各企业对引进人才可谓是“求贤若渴”,不论是本土人才,还是高校资源,甚至是海外学者……只要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挖”过来,为本地区的改革发展增添力量,避免“下手太晚”,遭遇“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尴尬。当然,为人才营造大有作为的着力环境本无可厚非,更是时代所需,毕竟缺乏人才的集聚、理论的积累、学术的厚度,一个地方谈发展、讲作为、说理想都只会是“空中楼阁”。

  但急功近利的问题在不少地方、不少企业都存在。不少地方很关注人才,认为他们即便只是“半成品”,也能敏锐地感知未来市场的需求,便想尽办法将人才“请”到地方上来。殊不知,成就人才未必是个人力量使然,有的人才离开了校园就等于失去了理论基础,有的人才会因缺乏团队的协作让研发大打折扣。有的企业,邀请人才时表现得“毕恭毕敬”,一到签订协议便“本性毕露”,各种“时限条款”“产出承诺”“违约声明”等很是“扎眼”,颇有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味道。

  越是新的氛围,就越需要新的开始,必须让人才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各类旧资源、挖掘新素材,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思考地缘的优势和“短板”。否则,过度地“压榨”人才,只会换来“镜花水月”,得不到实实在在的累累硕果。各地区在制定政策、招引人才之前,要彻底摆正相关行业、部门的人才观,全面做好区域人才招引规划、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适应什么样的人才都能做到“门清”,用诚心、诚信、诚挚赢得人才的信任,给人才营造无“后顾之忧”的生产生活环境。各企业作为实际用人单位,要瞄准自身的人才需求精准招引人才,在成果产出与人才培养中找到平衡点,多为人才汇聚硬实力、提升软环境搭建有效的平台,少签订些“榨干”才能的“不平等条约”,引导人才自发地信任企业、感恩企业、融入企业,让人才的工作激情更高昂、能量爆发更有力。

  人才招引工作本就是“细水长流”、造福长远的伟大工程,急功近利的人才氛围只会令人才“望而生畏”“避而远之”,严重制约地方的发展。只有营造宽松、积极、容错的人才环境,才能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为推动改革发展全面献计、献策、献力。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5/17/42950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