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入“洗稿”陷阱,凝炼求实文风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6-17 00:11:58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洗稿”一词在网上流行起来,有人甚至说新媒体“洗稿时代”来临。说白了,“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大不一样,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6月16日《人民日报》)

  “洗稿”一词,可以说将“面目全非”式的文章抄袭方式形容得十分贴切。的确,就不少人而言,写文章很“痛苦”,肚中“缺货”写不出来怎么办?自然会选择“扬他人之所长”,将别人的思想理念“借”为己用。这是人之常情,毕竟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洗稿”更为便捷,就算不太会写文章的人也能“洗”出好文章,甚至读起来比原创的还好。

  于是乎,“洗稿”洗出甜头的人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奉为优势能力四处标榜,而真正热衷于学习、思考、研究的原创者到处“碰壁”,前路“迷茫”之下很容易被带跑、带偏。尤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写文章则更是基本要素之一,若是因为“洗稿”而让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扼杀于萌芽状态,太过于得不偿失,终会导致发展改革千篇一律、规划建设千城一面,想必这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

  时下,在一些机关单位内部,“洗稿”之风颇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势头,会写的不如会抄的,会抄的不如抄得好的。更有甚者,将“洗稿”上升为一种本领,总认为公文需要规矩、严谨,别人不说的话我也不说,别人不触及的问题我也不谈,无需太多创新。曾听一些机关“老同志”总结的顺口溜,“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确,抄袭“成型”的文章省去了撰写、打磨、修订等多重中间环节,拿出手便很“成熟”,远比绞尽脑汁写出一篇新稿容易得多,但若是人人都用“洗稿”替代原创,只会“因噎废食”,造成文风的“虚假繁荣”,沦为“假把式”罢了,实在得不偿失。

  新的时代,更讲求资源与信息共享,鼓励先进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但抄袭终归是抄袭,即便是“改头换面”也很难避免思想“雷同”,永远与借鉴搭不上边。对党员干部而言,要坚持理论学习,注重日常知识的吸收沉淀,将新思想新观念学深悟透,既要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又要研究岗位涉及的业务职能,更要深入群众,挖掘来自群众的建议和诉求,不断提升思想、开拓眼界、积累经验,莫因“腹中空”而造成“技能恐慌”。对机关单位而言,要营造正确文风的良好生长环境,让同志们都能以求实为核心要求、以原创为基本追求,从思想上、行动上根除“洗稿”之风的滋生土壤,同时严肃内部“文责”管理,形成不敢抄袭、不能抄袭,也不愿抄袭的文案氛围。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必须警惕“洗稿”的陷阱,凝炼求实文风,只有让思考的智慧、实践的经验、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成果都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才会让受众读出心声、读出共鸣、读出思想的升华。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17/432668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