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创作不能总是奉行“拿来主义”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夏熊飞 2017-08-05 00:04:46
时刻新闻
—分享—

  都云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民族。诚然。不过,容笔者直言,似乎还应加上“摹拟力或曰模仿力极强”。

  比如,一款新手机甫一推出,马上就有N款“山寨版”紧随其后,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不说,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区区一介科盲,科技界的事且不去说它。就说区区比较熟悉的文坛吧。《百年孤独》开场白是这样的,“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时,马孔多是个20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遗憾的是,这个经典的开场白,自《百年孤独》面世以来,被无数小说家效仿。包括很多现在知名的一线作家,也未能免俗。再比如,朱自清《背影》,堪称现代写父爱散文的经典。可幸乎不幸的是,自其面世以来,就始终没有逃脱被模仿的厄运。更有甚者,看见那位作家(作者)文章写得好,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动机,直接采取“拿来主义”,这种“掠人之美”、欺世盗名的现象,报刊网上屡有揭发,已成了一种公害。

  也应当承认,文坛巨匠们的劳绩是值得师承的,否则,无异割断历史而踽踽摸索。

  但必须厘清的是,艺术的魅力来源于创造并激励着创造。而摹仿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的,艺术不承认样板,因为样板通常是艺术的坟墓。

  而说到文学创作。初学写作的人,即使是天才吧,也难跳过模仿的阶段,每有自己心目中的“范文”,并集纳各种范文的心得开自己的篇。模仿不等于抄袭,但模仿也不是创作,这仅是练笔的“牙牙学语”阶段。

  但人不能总“牙牙学语”,出于蓝的青如果总不能胜于蓝,那是没出息的青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看他是否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拾人牙慧学舌式作品,读来似曾相识的作品,即使能骗过评卷者或编稿者,但骗不过广大读者,更骗不过文学史。

  大师巨匠是应该学的,但应该学他们的手法和思路,而不是背他们的语录,摘他们的佳句,并把它们原样移植到自己的文章来。

  聂绀弩、徐懋庸、唐韬的文章很像鲁迅,像到足以乱真的地步,并非他们是鲁迅的誊文公,而是他们融汇了鲁迅的思路与笔致,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特征。

  手头正有一则资料,是说杜近芳向梅兰芳学演《洛神》的事。其时,杜近芳的心诚志笃,决不亚于今天的模仿秀,可就是造诣平平,难以入戏,后经人一旁点破:“你心中只有梅兰芳,而梅先生心中有洛神,你该也学着心中有洛神,才能演好洛神”。 杜近芳恍然大悟,乃有大进。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是齐白石在授徒时的经验之谈。杜近芳在学演《洛神》时,也正是“学”梅兰芳而不是“似”梅兰芳,才获得艺术生机的。摹拟者如果止于摹拟,肯定成不了气候,而假使能把摹仿的毅力转移到新的开拓新的创造上,那他离真正的艺术和一流作家也就不远了。

  文/王志顺

来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05/438266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