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变服务员,培训岂是任人揉捏的面团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兴会 编辑:夏熊飞 2017-08-15 00:03:4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有网友在医学论坛“丁香园”上爆料称,三甲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中,不少博士、硕士,被下放到番禺某旅游园区内,从事“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等工作。相关医院称这是进行体验式培训。此事一经爆料,引发了舆论的争议(8月14日 央广网)

  “体验式培训” “从基层做起”等具有回炉重塑色彩的工作内容,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对刚进新人的角色设定。诚然,新人刚到一个单位,都需要有一个了解适应的过程,一些正规的单位还会组织统一的岗前培训,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入职培训不是义务教育,没有权威的教学大纲。加之社会行业千差万别,这就使很多地方的入职培训变形走样,成了万能的箩筐。于是乎,各种脑洞大开的培训方式纷纷闪亮登场。比如这次让医学博士硕士们去倒垃圾、端盘子。

  对此,院方声称是为了培养准医生们的“抗压性和耐性”,并“增强服务意识”。事实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绝大多数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具有“抗压性和耐性”,并“增强服务意识”。照此逻辑,是不是所有行业的入职新人都要从服务员、保洁员、打杂人员等基层做起?是不是经过了这样的基层历练,就能全方位培养新人所需要的各种职业素养?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团队合作意识,是不是科学家们还要体验一把直销人员的生活?教师需要有对学生的爱心,是不是人民教师也要过一把当月嫂、保姆的瘾?

  种种随心所欲的奇葩体验,将入职培训当成任意揉捏的面团,既是对新人的不负责,又是对人力资源等人财物的浪费。往小处讲,是没有搞清楚岗前培训的本质和目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熟悉工作流程、清晰角色定位,进而获得职业认同。而让医学博士做服务员,除了荒废一个月的业务知识学习,获得一些虚无缥缈的“服务意识、抗压抗耐性”,对将来的医务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往大处讲,院方显然是自我认知模糊,将医生与其他社会职业混为一谈,没有看到医疗工作者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之所以稀缺,是因为培养医生的时间周期长、花费成本巨大,准入门槛高,又需要不断地充电和给养。对于这种稀缺性的资源,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就成了关键。而合理利用的前提,就必须保证他们的每一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刀刃上,用在患者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荒废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医护资源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比起莫名其妙的培训式体验,将服务态度和意识用考核指标形式量化,并与收入水平相挂钩,应是督促医生改进服务的更有效方式;而要让医生体验基层艰苦,比起毫不沾边的旅游园区,明确规定医生去社区、去农村的基层服务年限,让他们体验农村和偏远社区的医疗条件如何艰苦,更能唤起对弱势群体和农民们的同情心。

  所以,医学博士变服务员的培训闹剧最好就此打住。其实不管哪行哪业的岗前培训,都建议少些盲目扭曲,多些科学理性。

  文/李兴会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兴会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15/439234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