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卖平台不是一次性餐具污染的背锅侠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夏熊飞 2017-09-06 17:25:36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日,北京四中院依法受理原告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分别诉被告北京小度公司、上海拉扎斯公司、北京三快公司三起环境污染责任纠纷的公益诉讼案件。这三名被告分别是“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的主体公司。原告认为外卖订餐平台存在经营模式缺陷,未向用户提供是否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选项,造成资源浪费及生态破坏。(9月5日 中国网)

  新环保法的施行、腾格里案的判例,确实为中国公益诉讼带来多重正向效应。眼下,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将外卖平台告上法庭,走的亦是公益诉讼的路径,无论结局如何,对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总是裨益多多的事情。何况,在快递垃圾围城、白色污染袭城的当下,新经济给城市带来的烦恼,也是需要多切面考量。

  可问题是,一次性餐具污染的始作俑者是这些列入被告名单的外卖平台吗?

  这个问题让人联想起网络假货之争。这些年,争来论去,共识渐清:其一,电商假货源头在线下,“莆田鬼市”等才是乱象之本;其二,打假靠电商的“灭绝师太”还远不够,国家队才是主体责任。一次性餐具污染的逻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外卖平台再缺心眼儿,也不是泡沫塑料盒的消耗大户;而线下餐饮店与平台之间,基本构不成上下级监督关系。在国家尚未出台餐饮用具环保标准的现实语境下,指望外卖平台超然地“绿色环保”起来,这个底线的司法责任显然过重过沉。

  当然,花开两支,话分两头。一方面,外卖平台确实该履行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类似饿了么推行的“1元换环保餐盒”等活动,起码力所能及地在泛滥的白色污染上使出洪荒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周至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平台方不是神仙大罗,却也有绵薄之力。总之,不能充当环保责任链中的甩手掌柜。另一方面,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大帽子一股脑儿扣在平台方的头上,显然有失公允。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环境监管与执法、平台尽责、消费者自治——既缺一不可,又轻重有别。

  有几个背景不能不提:比如早在2008年,“限塑令”铿锵出台,然而“10年之痒”后,塑料袋依然“不疯魔不成活”。又比如2013年,一次性发泡餐盒轰然解禁,禁锢14年后又恢复生产销售了。加之监管标准和回收分类阙如,环保餐具工艺不成熟,指望一刀切地禁绝一次性餐具,大概无异于痴人说梦。2015年,我国全年使用塑料袋约2万亿个,其中在线外卖仅占10亿个左右;2016年,我国全年使用一次餐盒约340亿只,其中在线外卖行业消费约76亿只,占比为22%。说这些,倒不是为商家任性和平台撒手而背书,而是任何制度设计和权责关系,都须立足于既定现实,寻找稳妥的平衡点。

  外卖垃圾固然需要重视,却未必是环保的重灾区,亦非平台方能扛起的全部责任。唤醒商家自觉、激活平台赋能、厘清消费关系,更重要的,还是职能部门须在一次性餐具污染治理中勇担主角——惟其如此,外卖经济才会更绿色,餐具污染才会更可控。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06/44176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