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统文化教育“进课表”远远不够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夏熊飞 2017-09-25 00: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根据河南省教育部门规定,从2017年秋季开始,河南省各中小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要在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 不仅要“进课堂”还要“进课表”,并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9月24日 新华社)

  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广泛使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重视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样的广阔背景下,再谈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多少显得有点多余。对于传统文化进课堂这件事情,真正深谙教育规律的有识之士无不拍手称快,但当下的问题在于,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课堂并没有那么容易。多数时候,“进课堂”只是停留于文件中,想要真正落地生根并没那么容易。如今,要求传统文化教育“进课表”,这无非是对“进课堂”的一种强化,但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十分的类似。

  值得深思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民众绝大多数表示理解、支持,也强烈要求能在校园和课堂里多看见些传统文化的影子。既然这样,传统文化进校园理应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上有顶层设计上的政策推进,下有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样的现实情景下,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问题不大,进校园更应是值得欢呼鼓掌的。但现实恰恰相反,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要一再要求“进课堂”“进课表”,足以说明传统文化教育想要占据课堂阵地有多难。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多半是存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希望能够多给孩子教授些传统文化,让孩子在文化当中得以滋养和成长;另一方面,再怎么拥护传统文化的教师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那便是传统文化占据了课堂时间,繁重的升学压力又该如何化解?

  可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进入课堂乃至进入课表无可厚非,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推广也在情理之中。但传统文化进课堂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必须要正视,其一,学生上课时间有限,学校课时安排有限,如何来平衡传统文化教学和语数外等具体学科?其二,考试的压力如何缓解?哪怕只是一节课,但对考试的学科而言,这也是必须要占领的宝贵时间。其三,在以快著称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学生还有教师,都潜意识里承受着一定的压力,也都无意识中将所有的知识指向了考试。传统文化的进入,能否改变这种现状。抑或说在整个学校教育评价指标和体系尚未变革的基础上,单纯地让传统文化进入,是否会导致科任教师的反感?

  传统文化教育“进课表”远远不够,因为难免又有假的课表来替换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当务之急,是先给学校教育定一个调子:要如何评价,要如何教学,要教什么,只有让学校教师摸清了升学或是评价的方向,其才能放下心理的戒备,真正在课堂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否则,一切看似美好的教育都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文/王瑶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25/44340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