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萌版《红楼梦》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浩田 编辑:夏熊飞 2017-10-08 00:03:4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网上一部以“小戏骨”为主演的萌版《红楼梦》火了。这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以刘姥姥为时间主线,致敬30年前的87版《红楼梦》,一经开播,就引来收视热潮,目前豆瓣评分已达9.3。无论是戏中人物的一颦一笑,抑或是身段打扮,本剧都着意参照“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87版《红楼梦》进行打造。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在小戏骨版《新白娘子传奇》之后,再次为全国观众带来一股电视剧清流。

  但是,在萌翻大众之后,我们有没有深深叩问,为什么在小鲜肉小花横行电视屏幕的今日,我们喜欢看一群10岁孩子演绎经典作品《红楼梦》?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目前电视剧鱼龙混杂、包装过度的语境下,萌版《红楼梦》所体现的制作精良、演技动人、真实细腻,都远超一部分以颜值和特技充斥全片的剧目。要知道,观众需要的,或许不是现代科技手段下后期制作的惊人特技,或许不是颜值在线、演技下线的演员,而是一种把人演活、把戏演真的朴素追求。譬如,老版《西游记》在特技、后期、道具布景等诸多方面都不及如今大投入的电视剧,但我们仍旧钟爱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演员自身已经化为剧中人物,经典名著中纸面化的孙悟空、唐三藏已经立体化地刻入我们心间。我们的文化情结,也就由一部电视剧开始缔结,并自此难以割舍。萌版《红楼梦》的小戏骨们,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87版《红楼梦》之后,再一次满足了观众对电视剧的朴素追求。

  同时,一群小戏骨比较贴合曹公原设的人物年龄与形态,更能展现《红楼梦》的本来面目。相比起二三十岁的演员,小戏骨与原著人物年龄相仿,对剧情的理解、人物的认知或许来得更加纯真、更加朴素,亦更贴合人物本身,而没有受自身情感经历、社会阅历的左右。因此,《红楼梦》的儿女情长、耳鬓厮磨就被演绎得真切而动人。

  试想宝玉见到黛玉的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在成年人看来,就是王夫人谓之的“疯话”,素未谋面怎称见过?成年演员切入这些情节时就难免存在隔阂。相反,小戏骨的年纪相信神话,相信纯朴的心声,乃至相信梦境的真实,对天马行空的想法抱有憧憬,在代入宝玉讲出这一句台词时,宝玉的娇憨痴态、宝黛的情根早种会“天然去雕饰”地展现出来,《红楼梦》的真情无疑也会更容易感染观众。

  更重要的是,萌版《红楼梦》契合了我们中国观众从未远离经典的心。在“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上,《红楼梦》已经位列榜首多年。而这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时代,已经远离了经典?实际上,经典从未远离我们心头,只是传播经典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无论是各种简读本、漫画本《红楼梦》,还是电影电视乃至戏曲舞台剧,往往都将《红楼梦》局限在成人世界、现代世界的后期加工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的观点和立场为《红楼梦》下了千万个定义,我们在经典面前似乎变得无所适从,因为经典已经被包装得“面目全非”。由此,经典开始被忽视,甚至开始陷入式微而难以自救。

  此时,萌版《红楼梦》的出现,与中国观众留恋经典的心勾连在了一起,为化解经典传播的困境提供了出路。详言之,这部剧没有贸然为《红楼梦》增添现代头衔、成人态度,而不顾宝黛钗众人皆是十四五岁的青春少年,更没有不顾熔铸“十年辛酸泪”的曹公墨迹,而回到包装经典的老路上去。相反,剧中将大观园众生相放回大观园中去考察,回到了曹公刻意营造的石头语气中,回到观众对经典期待的心头。

  因此,小戏骨融入大观园,可以让我们将经典本身不加包装地再品味一番,而成为我们再度审视经典的新方法,更成为经典焕发活力的新形式,从而使经典在我们心中由沉寂走向活跃。而我们热爱的萌版《红楼梦》也会在一炮而红之后,带给我们更多有益的效用。

  文/刘浩田(华中师范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刘浩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0/08/44421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