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首都文明办联合新京报发起了“礼让斑马线”微视频有奖征集活动,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31日。(10月27日新京报网)
姑且不论奖品丰厚程度如何,仅就推行这样的活动而言,本身就具有十分积极且现实的社会意义。
众所周知,斑马线是行人的安全线和生命线,礼让斑马线不仅是行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交通文明的需要,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非常注重斑马线文明的倡导,也通过专项整治、集中整顿等办法对斑马线文明进行管制,并建立健全了诸多针对性的规范性制度,如对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进行扣分、罚款处罚等,目的就是期许以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保障斑马线上的行人安全。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近三年来,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可见,尽快形成交通文明的良好氛围,让礼让斑马线成为社会基本礼仪,是解决当前斑马线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当务之急。
今年6月份,公安部曾两次部署各地要重点围绕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启动集中整治。全国各地斑马线上的交通文明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无论是创建示范路口,还是普及交通法规,抑或是在斑马线设置监控摄像装置,其本质都是通过略带惩罚性或者暗示性的管理,来纠正不良交通陋习,如果在无人管理、缺乏监控的路口,司机是否也能自觉做到礼让斑马线,估计谁都不敢拍胸脯、打包票。
基于此,开展“礼让斑马线”微视频有奖征集活动的意义就更加凸显。一来,通过日常拍摄,等同于开展一次自我教育,内心得到一次洗礼,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下意识行为;二来,通过视频征集之后的播出,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对全社会开展的一次普法教育,以身边人、身边事上好交通文明礼仪课;三来,这也是鼓励社会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公众和司机都形成自觉意识,共同遵守和维护交通安全法规。
通过目前公众已经拍摄的视频来看,有小学生们戴着小黄帽在老师看护下有序通过马路的情景,也有行人过马路时转向车辆纷纷减速为行人让道的场景。这些画面都是交通文明的现实复刻,更是社会礼仪的生动写实,我们期待这样的基本文明礼仪越来越多,让斑马线文明成为现实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