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你敢聘低文凭人才吗

来源:红网 作者:曾德凤 编辑:王俞 2017-11-06 00:03:36
时刻新闻
—分享—

  这里所说的低文凭,既包括高中文凭,也包括初中文凭,还包括低到太平洋海沟里的小学文凭。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尖锐,因为当下的大学,敢于聘低文凭人才的,比凤毛麟角还稀罕。笔者一辈子在新闻界混,对新闻比较敏感,对这一类新闻,也不乏关注,但却鲜有所闻。

  不过,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事儿不少大学却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一些大学,用一个敢字,都嫌多余的,因为他们聘低文凭人才,不是要下天大的决心,逼出一个敢字来,而是家常便饭。下面,试举几例,以为佐证。

  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国学研究院,欲聘4位导师,以培养国学栋梁。研究院聘请的第一位导师,乃中国近代美学开创者王国维。研究院聘请的第二位导师,乃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梁启超。研究院聘请的第三位导师,乃中国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第四位导师聘请谁呢?教授吴宓推荐:“陈寅恪可担此任。”校长曹云祥不知陈寅恪,便问梁启超:“陈寅恪是哪一国博士?”梁启超回答说:“他不是博士,只有高中文凭。”曹云祥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启超回答说:“也没有著作。”曹云祥说:“不是博士,又没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说:“我梁启超虽然著作等身,但所有著作加一起,不及陈先生300字有价值。”曹云祥很是惊愕,于是爽快地聘陈寅恪为第四位导师。博学多才的陈寅恪也不负众望,在学术界拳打脚踢纵横驰骋,成了国学大师,人称“教授的教授”。

  同样只有高中学历的钱穆,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接着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教授。钱穆后来亦成了国学大师,著作多达80余种,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思想史》等。

  更奇的是,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居然也很受大学青睐。1930年,年仅27岁、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的沈从文受聘国立青岛大学。35岁时,他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与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同样以小学学历而跻身大学教授之列的,还有金克木。他是我国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研究及印度文化研究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

  华罗庚也只有初中学历。1930年春,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慧眼识珠,把他拽进了清华大学,成就了一代数学大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大学的如此作派,化作了大师辈出肥沃的土壤。这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如今的大学不敢聘低文凭人才,原因多多。最主要的原因,一是用人机制死板,低学历人才被一概排除在外。某些大学还变本加厉,将此演变成了非985大学(重点大学中的重点大学)博士不用。大学校长在用人上受制于机制,不能一锤定音,把早期沈从文、金克木一类人才轻而易举拉进来。二是怕教师们不服怕学生不服,思想工作难做,不聘最是省事。三是对自己识人的眼力很没有自信心,怕看走眼了,到时不好收场。

  目下,不少人感叹学界难出大师。确实,这么多年来,学界大师级人物寥寥无几。如果我们的大学能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失为打破难出大师魔咒很有效的一招,甚至不亚于青霉素之于感染。其实,不敢的一些原因,欲克服远不是移民火星一样难。如有大学敢聘低文凭人才,我会为你们义务拍马屁的。

  文/曾德凤

来源:红网

作者:曾德凤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06/44657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