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把“一票否决”的经念歪了

来源:红网 作者:赵霞 编辑:夏熊飞 2018-01-10 00:08:14
时刻新闻
—分享—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十条意见》,要求规范乡镇(街道)工作责任,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为基层“减压”。(1月8日 新华网)

  所谓的“一票否决”,是指政府部门干部考核时,在规定的多项任务中,有任意一项或者特定某项没有完成,则评估为整体不合格。这种指标设置,突出政府在特定时期的中心工作,对于全局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一票否决”提高了考核体系中某些重点指标的权重,使之在考评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如同下了“一剂猛药”,倒逼工作落实,“啃”下硬骨头。同时,对基层干部而言,“一票否决”,也意味着一条“硬杠杠”,明确了底线、标明了责任。

  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近些年一些地方把“一票否决”这一好经念歪了,甚至将“一票否决”当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筐”,什么都往里装,呈现出过多滥用的问题。除中央明确实行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减轻农民负担、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食品安全“一票否决”事项,一些地方和部门还自行列入诸多事项,例如将教育科研、环境卫生、物价涨幅、城镇建设、税费征收、招商引资等。有些工作本来都有相应的规章约束,但一些地方和部门偏偏喜欢往“一票否决”上生拉硬拽,以显现本部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患上了严重的“一票否决”依赖症,否决内容越来越广、否决指标层层加码。

  “一票否决”作为一种考核方法,其积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此滥用,甚至演绎为“N票否决”,就与制度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一方面,加大基层政府工作负担,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而且“一票否决”会给人一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压迫感,一旦被“一票否决”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受挫感,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变相助长“无过即是功”的守摊心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剑走偏锋、找捷径,弄虚作假,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浪费了行政成本和社会资源,更抵消了政策效力、助长了形式主义作风。

  “一票否决”滥用致使许多发展难题越“否决”越难解,因此,遏制“一票否决”泛化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要继续清理整顿各种不符合规定的“一票否决”指标,使这一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一些否决内容和事项要与时俱进,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对自行确定的一票否决事项,宜进行规范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合并的合并。其次,要加强法治建设,探索制度化建设的细节,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来推进行政管理,尽快将基层发展的各个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用“法治”为基层发展和干部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再次,“一票否决”从来都不是“包治百病”的利器,要继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通过管理的科学化,不断提高干部的工作成效。另外尤其要注重在提升干部的责任心和素质能力上下功夫,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

  总之,正如一些专家所言,“一票否决的使用是十分严肃的事,不仅要具有实质的合理性,而且要有形式或权限上的合法性,无法替代法律手段,更不能滥用”。这样才能让“一票否决”回归本位,把应有的威慑力用在刀刃上。

  文/赵霞

来源:红网

作者:赵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10/452533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