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限塑”难题,难道真的无解?

来源:红网 作者:梦离柯 编辑:夏熊飞 2018-03-07 00:05:41
时刻新闻
—分享—

  十年前,一项自上而下的限塑法令正式生效,旨在遏制日益加剧的白色污染。然而,十年来,“限塑令”成效甚微。“当前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细化限塑令,在实践层面上增强其执行力、强制力。”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3月6日《法制日报》)

  十年前,“限塑令”在人们的期待中面世,一时间,政府大力倡导,企业纷纷响应,“限塑”行动大有欣欣向荣的气派。然而环保与方便对于人们来说似乎是一对“宿敌”:尽管心装环保,但抵不过方便的诱惑;生活方便了,“白色污染”却加重了。在纠结和讨论中,一晃就是十年。原本引导人们少用塑料袋的“限塑令”沦为商机盎然的“卖塑令”,遏制“白色污染”的美好愿望依然没有实现。

  一方面,塑料袋的大量使用引发“白色恶果”的道理其实早就烂熟于心:比如塑料袋自然降解一般需要200年以上,完全降解需要1000年;比如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再比如误食塑料袋的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另一方面,超市、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量依然惊人,同时,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发展,我国消费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塑料餐盒、塑料胶带、塑料包装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这些行业产生的“塑料垃圾”激增,给“限塑令”的落实又树起了一道道屏障。

  “限塑”难题,难道真的无解?“限塑”,其实办法倒也不少:减少消费末端的使用量;减少源头的生产量;干脆“禁塑”……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走“减少消费末端的使用量”这条路很难继续走下去了。尽管很多人提出建议,加强对小摊小贩的管理,加强对物流、餐饮等行业的监督,以达到“限塑”的效果,但这些看似简单的管理方式,其实完全绕开了监管难、成本高的难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说真是勉为其难了。

  那么,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只有“禁塑”了。既然“限塑令”已经形同虚设,那么政府何不通过行政的手段“禁塑”。这种做法可能有点不近人情,给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不小冲击,但是相比于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相比于环境的重要,便捷的生活方式也许到了该让步的时候了。比如:孟加拉国、不丹、卢旺达等低收入国家,禁止使用塑料袋早已成为国民常识;2011年起意大利全国的商店都被禁止使用塑料包装,而改用能生物降解的布袋或者纸袋包装;2007年,旧金山成为美国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城市;在我国,从2015年元旦起,吉林正式实施“禁塑令”,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一年后发现,该政策不仅在引导百姓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树立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好效果,还在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势头、培育新型材料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看来,人们只是贪图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并没有非它不可的依赖感,所以说全面“禁塑”的方法完全可行。

  如果我们继续追求并享受着便捷的生活,那么就意味着空气更糟糕、意味着我们的河流更污浊、意味着大地的伤疤更大更深,也许只有“禁塑”,才能让我们回到恬静、快乐又朴素的生活中,回到梦中的香格里拉。

  文/梦离柯

来源:红网

作者:梦离柯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07/456978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