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源:红网 作者:程昱媛 编辑:王俞 2018-07-06 23:26:1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见》中,改革了人才评价标准。重点强调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放开,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按照论文篇数、外语等级、专利数量衡量人、选拔人的日子即将成为历史。那些曾经被论文和外语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实用性人才,也有了更多展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因为论文没有发表在C刊上、外语水平不达标,就被挡在了高级职称门外。职称不够,薪资报酬就上不去,科研经费也申请不到,以至于科研结果不尽如人意。以往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因着人才评价标准的死板,我们错失了多少还在路上的“袁隆平”和“屠呦呦”,谁都不敢也不忍去计算。

  虽然我们不能否定论文成果、外语水平对于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但是这些硬性指标绝对不该成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特别是像教师、工程师、一线技术工人等注重实践效果的行业,这些死板要求更不应成为束缚住手脚的绑带、否定人才价值的理由。教师在学生身上出成果,工程师在建设项目上见心血,一线的技术工人在解决工作难题上显功力。这些成果难以量化的职业更需要灵活宽松的评价标准,而不一定非要论文和英语证书光环等身加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撇开或弱化体制上的种种顾虑,才能让不同领域的人才更好地放开手脚,各显神通。那时才能真正形成百花竞放的蓬勃局面。

  无论何种时代,人才总是难得,所以求贤若渴的故事历来都是佳话。古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美谈,有刘备“三顾茅庐”的传说。孙中山也曾说:“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对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意义,也已到了无可复加的重要程度。我们如何才能遴选到优质人才,为真正有需要的岗位和职业所用?这一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制度的考量与变革,在人才评价标准终于有所创新之时,我们希望这“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实践能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能够慢慢补全刻板制度下的漏洞,逐渐接近那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理想之境。

  文/程昱媛

来源:红网

作者:程昱媛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06/46732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