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年大学也当“去围墙化”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王俞 2018-07-09 22:53:50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媒体报道了南京江宁区老年教育的情况,有两个特点令人耳目一新,一是教学资源丰富,使该区老人参学的机会比较多;二是允许老人长期上学,如报道中一位学员已经上了18年老年大学。

  此前见诸报端的各地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问题十分突出,名额既有限,又有老人入学了就不愿毕业,让许多老人想入学而不得,只好长年排队等座。但江宁的老年教育似乎缓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想来是因为当地的教育服务模式更为开放,把资源下沉到社区,让名额限制和教学时限更加宽松,使得老年教育不设围墙、不必散场,这样,上老年大学就不再是少数人的幸运机会,而成为多数人的晚年生活选择。

  老年大学本当如此。老年教育不该仅仅是为了让人学某项课程、拿某本证书,而应该是给全社会的老年人提供一种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提升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以学习为基础,实现自我进步、高级娱乐、拓展社交等目的,提高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强化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些人或许就不那么容易陷入“养生圈套”,或沉湎于空巢、无所事事的孤寂感。可见,老年教育的意义是超越个人的,可以实现很强的社会功能。

  老年教育具有比“授业”更丰富的内涵,开展老年教育的方式也应据此多做创新。理想情况下,每个老年人都应该有“一上18年”的机会,老年大学就不适合仿照全日制高校的学制和学籍管理方式,等若干年一批退了再进一批新人,不妨转变思路,使教学手段、教学场地更为灵活,发掘可用的教育资源并融入社区、融入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普及、便捷、实用的教育服务。

  老年教育比之大中小学教育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在学员中潜藏着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组织力量,如何调动这些力量、降低老年教育的组织和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开展的方式,如果能将这些力量更高效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普及老年教育也会有更深厚的底气。而教学点下沉、资源上线等方式,既能降低学员上学的门槛,也有助于提高学员贡献力量的效率。在这方面,江宁的一些经验颇有借鉴价值,如在街道、社区、小区开设学校或教学延伸点,尝试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学员也可提议开设新专业等,当然,江宁模式也还在继续探索完善中,但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当成为各地老年教育创新模式的大方向。

  养老院的发展趋势是“去围墙化”,老年大学也理当如此。今天,我们呼吁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老年教育模式,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心,更是提高老龄社会幸福感的重要事业,愿将来你我老去时,有一个触手可及、出门即至的去处可以学习并收获快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盛放那颗不服老、自觉仍年轻的心。

  文/吴云青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7/09/467489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