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记者发现,为了治理街头“小广告”、城市“牛皮癣”,当地的城管部门启用了一种“城管网络执法系统”——“呼死你”的升级版,对违规小广告上留存的号码,开展持续性的呼叫提醒。(8月2日澎湃新闻网)
其实这套“呼死你”系统早已不新鲜,北京、陕西等多地的城管都曾使用过,但这一系统自使用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
不难发现,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城市“牛皮癣”其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涉嫌违法犯罪的信息,比如“办证刻章”“治疗疾病”等,这类信息虚假、欺骗成分较多,社会危害大;二是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比如房屋租赁、下水道疏通、家政服务等。面对这些“牛皮癣”,尽管很多人早已是深恶痛绝,但也有不少人,一边谴责这种现象,一边还拨打上面的电话。原因何在?正是因为市场有需求,群众有需要,才无形中助长了“牛皮癣“的猖獗泛滥。
城管局无奈之下选择投入使用“呼死你”系统,这的确是解决“牛皮癣”的方法之一,通过不间断的“电话骚扰”使“广告主”主动接受处罚,这种方式也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面对“呼死你“的无计可施而被迫交罚款,并不是出于自愿,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对着一个号码“狂呼”,却迟迟找不到张贴源头怎么办?如果电话那边直接设置呼叫转移,或是换了电话号码,该怎么办?
所以,面对“阴魂不散”的“牛皮癣”,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何“药到病除”“斩草除根”?笔者认为,“以恶制恶”绝不是最佳方式,疏堵结合才是良方。
其一,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基础。完善、细致的法律法规,一方面可以让各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各司其责、主动打击其管辖领域内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震慑作用,让张贴“牛皮癣”的人知道违法必究。
其二,强劲的宣传力度是保障。只有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对“牛皮癣”带来的危害性宣传,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自觉性,号召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牛皮癣”的清理整治中来。
其三,常态长效的管理是根本。通过设置公共信息广告栏、显示屏等方式,划定出专门的区域为正规广告的发布提供渠道,并做好日常审核、保洁和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规范了城区的广告张贴行为,还可以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总之,药下对了,“顽症”方能治愈,如果职能部门能尽心尽责,打好组合拳;政府能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相关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的素质,城市的“牛皮癣”才能慢慢褪去,避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文/苏玳
来源:红网
作者:苏玳
编辑:张瑜 实习生 程昱媛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