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要让“京籍”成为社会公义的绊脚石

来源:红网 作者:王跃璇 编辑:易木 2013-05-25 00:09: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媒体报道,在北京大型招聘会、网络求职中,依然有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条件中设置了年龄、性别、尤其是户籍的限制,而一些应届生表示,即便招聘单位不明文规定,实际招人时也会有这些限制。虽然,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表明,要求招聘高校毕业生,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
  
  现行的户籍制度让想要在京生活的人们伤透脑筋。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就出国拿绿卡,四年的时间就能以华侨、华人身份参加高考;由于考研落户的政策,北京的研究生博士生们以为能在北京工作了,结果又出现年龄的限制;在北京务工的母亲想要儿子找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女孩谈恋爱、结婚,这样户口就比较容易转;为了能留在北京,拥有北京户籍,买房落户,年纪轻轻不惜成为房奴,每月的房贷压得人没有了梦想和激情。
  
  人才资源应该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和最可贵的资源,是环保型的再生资源。但是,在户籍制度的严厉规格下,人才资源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里最后被关闭的东西。即使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不得以户籍、年龄等作为限制要求,但在招聘会上,仍然能看到阳奉阴违的做法,比如,出纳一职必须是有北京户口或是有北京户口做担保人的人才有可能聘用,因为要保证资金安全。无形中,拥有京籍户口在人品上都要比其它地区籍的户口高一等,在信用上都更值得信赖。慢慢地,一个社会该有的公平,一个社会该具备的正义,在“京籍”户口前也要俯首称臣,最后落为傀儡。
  
  社会的公义需要的是共同的守护和坚持。在求职中,招聘者是强者;在法律中,执法者是强者;但在整个社会中,强势的那一个应该是“公义”,而不是哪一个集团、机构,不是哪一种潜规则。在京籍固有思想中,即使白纸黑字的写着“不得限制”,“京籍”限制也无形中存在招聘者的心中;处于弱势的求职者,是弱者。即使不满,也无法申诉,为了能够有机会得到那一份在京的工作,委曲求全,求爹爹告奶奶地活着。不要让尊严和公义在“京籍”制度下被侵蚀,被消磨殆尽。
  
  “京籍”潜规则只是社会不公平的一个小缩影,国家也应该加大保障力度和监督力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国家制定了政策法规,实行者们应该把政策落到实处,按照公平正义的社会标准、按照正当合理的秩序,保护人才资源在一个相对公义的环境下得到合理的分配。社会公义的实现,不只是要靠政府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整体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只有从心底尊重公平正义,才能做出追求公义的行为。
  
  文/王跃璇

来源:红网

作者:王跃璇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5/25/301830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