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城管打人,引发市民的严厉谴责,暴力、凶残、冷血……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一边是城管被商贩追打,行政执法主体人身安全受威胁,让人无法理解,引人深思。两起负面典型案例,再次将城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或口诛笔伐、严厉批评,或痛定思痛、深刻反醒。不禁思索,“城管”道路到底该如何走?“绝处”时能否“逢生”?
的确,在中国,从事“城管”工作非常之难,可谓地处“绝处”。一则,在中国现行的体制机制下,“城管”被寄予以太多的期待和关注,市容市貌、控违拆违、经营秩序、车辆停靠、户外广告、渣土运输、马路市场……但凡是与城市有关的事务,都可能与城管沾得上边。于是,他们成了城市管理的“万金油”、“排头兵”。领导、市民们寄望于通过城管部门的努力,让城市干净、舒适、整洁、规范、有序。然而,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仅凭城管一家之力,就能让城市脱胎换骨,旧貌换变颜?由此可见,其压力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其二,城管组织运行困难重重。一方面,城管工作岗位责任重、压力大,风险度高,尤其是一些极端恶劣事件发生后,不少人给城管戴上了一幅“有色眼镜”。社会不认同,亲朋不理解,不少大中专生不愿意选择城管职业,造成了城管人员队伍薄弱,综合素质普遍较低,执法力量简单。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国家尚未出台专门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城管部门现在的执法依据往往是一些地方性政策、规定,或者是“借法执法”。执法主体不明晰,执法依据不足,致使简单、粗暴等不文明执法屡屡发生。
其三,新时期社会矛盾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征地失地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缺乏一技之长,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了求生,他们开设路边店、马路摊,摆摊设点,占路经营,渴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城市寻得一块立足之地。然而,城管的工作职责注定了与他们终究是一对“天敌”,于是你来我跑,你拉我拽,你争我夺的“游击”和“博弈”每天都会发生,上演出争吵、悲情、伤感、泪水等一幕幕画面。此时,不少市民都对农民抱以怜悯、同情之心,谁又曾想到,若农民的社会保障能保证,生活就业路子能拓宽,大街小巷还会有那么多游走商贩?他们间的“对抗”还会频繁上演吗?
正如央视记者白岩松所说,在生活中当遇到琐事时,我们都盼望着有城管来管管,看到城管暴力执法时,我们厌恶,甚至是憎恨,而看到违法违规者打城管,大家也应该觉得不对,这就是城管面临现实的两难困境。因此,“城管”的存在必要也必须。
地处绝地,更要重生。城管部门在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文明、规范执法,重树形象的同时,更寄望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顶层设计,期待法律法规更完备,体制机制更健全,城乡发展更同步,社会保障更到位。
此外,还希望市民给予城市管理工作更大的关心和帮助,积极行动起来,尽己之力,讲文明、弃陋习、树新风,共同构筑美丽、舒适新城市。
文/吴俊
来源:红网
作者:吴俊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