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富春山居图》低口碑高票房的电影迷惘

来源:红网 作者:魏青 编辑:易木 2013-06-20 21:39:22
时刻新闻
—分享—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新浪潮论坛18日举行。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著名导演何平担任主持人,与安乐公司总裁江志强、星美传媒董事长覃宏、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著名制片人李烈、李少伟等嘉宾,针对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的“优质电影”展开讨论。对于当下最热门的“烂片高票房”话题,众嘉宾表示,这是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观众缺乏理性的表现。(6月20日《西安日报》)
  
  电影《富春山居图》上映后,一方面一些电影网站给出了超低分评价,新闻媒体也不断批评和吐槽,观众也为影片的质量低劣和水平之差而愤愤不平,怨声载道;另一方面,其票房却不断走高,竟可以在上映一个多星期之后获得几亿元票房,而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为什么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可以不断出现,背后究竟暴露了什么问题,烂片高票房,问题出在哪?值得追问。
  
  有一种“烂片高票房”,其实就是一种事前可以预料的策划和阴谋,一些电影的投资方、制作方和导演,从电影立项的初始阶段就预谋了“烂片高票房”的计划,因为电影的制作者早将“逆反心理电影学”烂记于心,将过多的心思花在了如何实现“烂片高票房”的营销策略上,而不是电影编剧、拍摄、制作和艺术本身,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可谓是开启了“逆反心理电影学”和电影“负面差评正面利用”的极致运用。片方并没有因这部影片获得的差评而反思,进而细究艺术的失败。相反,该片在宣传上反而“借势”各种“恶评”,打出了“欢乐吐槽”的概念,为了票房,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可见一斑。
  
  深谙观众逆反心理,用纯商业化的营销手段来营销电影,而不关注拍电影本身,不能不说做人的良心和艺术的良心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宁愿大快朵颐享受票房,也不愿意承受艺术之重、之美和之荣,将拍电影纯粹当成了生意投资,在这样的利欲熏心心态下,好电影自然就难以出现了。不是引导观众欣赏电影,而是引导观众消费电影,不是引导观众消费电影而是别有用心地引导观众“消费话题”,不是引导观众“消费话题”而是刻意营造“负面谈资”,将谈论电影当成一种文化和娱乐消费的面子和资本,也算是牵住了观众的“牛鼻子”。
  
  而观众尤其是一些年轻观众,看电影不一定是要得到艺术的享受,不一定要得到真善美的正能量灵魂荡涤,而是贪图通过电影来解气,来发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不满情绪,在这样的灰色看电影心态支配下,越是内容八卦和无聊甚至低级趣味的主题越是趋之若鹜,关注的是自己看电影后的谈资和好心情,至于电影传达了正能量还负能量,就能够屏蔽就屏蔽,能够忽略了就忽略了,将“消费话题”和“负面谈资”做为了电影价值的追求,乖乖地上了电影制作者的“道德贼船”,哪管什么唾沫星子飞溅和风浪大小,此种报复性跟着感觉看电影大有流行之势。
  
  和电影《富春山居图》最近引起一场热闹的口水仗,几乎是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却迎来高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斩获台湾金马奖的电影《逆光飞翔》,自上映以来口碑不俗,几乎取得了“零差评”的正面评价,但是却只有扮演票房炮灰的份。据报道,截至16日,《逆光飞翔》仅收获541万元票房,而《富春山居图》累计进账2.6亿元。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难道电影真的也在走“坏人社会”的路子和套路不成,不管怎么样,不管是社会还是电影艺术,劣币驱逐良币就是社会和艺术的大逆不道和倒退,这对于电影的社会教化无疑是极大的讽喻,更是电影的洼地效应的负面显现。
  
  之前比较成功的《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致青春》和《中国合伙人》等国产片,除过编剧好、故事好和拍摄好以外,无不是以“消费话题”得以取得高票房的。电影“消费话题”不是说不行和不好,关键是电影人要有底线,观众要有底线,电影一旦步入了“三薄三厚”的泥潭,即“薄了创作厚了制作”、“薄了艺术厚了技术”、“薄了人文情怀厚了商业利益”。那么电影必将走不出萎靡的泥潭,票房是电影的万恶之源,“唯票房论”陋习不除,电影人的良心无处安放,电影很忐忑,观众被愚弄。
  
  文/魏青

来源:红网

作者:魏青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21/30491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