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购物,一方面红红火火,一方面又饱受质疑。以次充好,仿牌冒牌泛滥,诚信缺失等最为人诟病。买家如果没犯神经,却给卖家差评,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存在质量问题,“差”得名副;要么是服务态度恶劣,买家因不满而报复性回复。因为怕差评断了财路,又不想太露骨直接,于是,职业差评师便粉墨登场。显然,这个灰色行业的出现,如果差评师是苍蝇,无良卖家就是臭蛋,功不可没。
当然,也会有部分卖家请删差评师为自己“善后”,是因为有买家故意捣乱,影响了正常经营。差评往往会要了一个网店的命。所以想到花钱买和气,息事宁人,但却忘了,差评总在售出之后。如果质量和服务有保证,卖家还会给差评吗?即便给了也可以通过退货等手段弥补,让买家自愿删除,甚至还可以赢得好评,岂不更好?显然,“和气”不能生财,但危害却是显见的。支付了不菲的工钱,虽可能暂时平安,但实质上却是助纣为虐,这其中有没有“先给差评然后删之”的多身份差评师,还真说不准。而且也欺骗了消费者,误导了消费,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寄希望于删差评师的旁门左道,差评只会反反复复,永无尽头,直至关门大吉。
卖家授意的删差评,显然是一种“雇凶摆平”的心态。现实中的“雇凶”相对好逮,也有严厉法律张着大口,可在网络这一块,却难觅踪影。所以,才有“不删评论,就把你弄成神经病”的张狂,虽然,如此恐吓,已经涉嫌打击报复,敲诈勒索。可惜取证是那么不易。而“事情太小达不到立案标准”更让苍蝇与有缝蛋一路苟合,在网络江湖里兴风作浪。消灭他们,需要社会强化诚信体系建设、重构商业生态环境;需要平台企业改进技术手段,改善环境,护好“场子”;需要消费者和商家提高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而要彻底铲除“删差评师”的生存土壤,还需要社会出面,政府重视,比如通过立法等从根本上解决。
而最简单的,就是监督卖家严格践行“不满意无条件退货”承诺,一旦买家再给差评,则可视为恶意。如果买家不主动删除,淘宝系统则可行使删除权,并为卖家消除影响。如此,差评师必会失去市场。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