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慈善是千万人的事业,富人应有慈善境界

来源:红网 作者:新派英豪 编辑:叶鹏 2013-07-13 00:05:15
时刻新闻
—分享—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淘宝网上一种名为“白雪可乐”的虚拟商品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登录淘宝网,搜索“白雪可乐”,进入页面后,您可以看到,产品的单价是每件3块钱,截止到今天凌晨,已经累计销售8万多件。宝贝详情中这样写道:“您节省下来的这3元钱,将用于再障患者白雪的骨髓移植。一瓶‘白雪可乐’,收获一份心灵上的清凉,帮助一个美好的生命。”原来这是一场爱心接力与生命倒计时的赛跑。(7月12日《中国广播网》)
  
  3天卖出7万瓶虚拟可乐,如同郑州的“全城吃面”。相似的现象可以证明,大多数民众都愿意在能力范围之内,和千万人一起“平等”地奉献一份微薄之力、炽热之心,“人人平等”的慈善最具号召力。
  
  老百姓手里没有余钱,省吃俭用所攒的积蓄早就预付进将来拆迁、医疗、养老、子女教育这些填不满的深渊之中了。遇到捐款的场合,与其拿出几十块遭人鄙夷,还不如不捐。买一碗面的同时,让患者家的面馆多挣一些钱,资助患者早日康复。我也想去买这样一碗面,但不能去郑州,但我和朋友可以在网上买一瓶虚拟可乐,和千万人一起奉献点滴心愿,希望白雪能健康地生活下去。不用背负额外的负担,众人平等地捐出几元钱,凝聚千万人的力量积流成海,帮助渴望救助的人,不正是慈善最终的正途吗?
  
  假设那家面馆里,从天而降一位财神,豪掷几百万,聚光灯电闪雷鸣一番,大神都到了,凡夫俗子们肯定四下退散,面馆主人也未必接受财神的财政拨款,后半辈子对财神感恩戴德而违背自己让大家来吃碗面的初衷。
  
  钱到了受助人之手,慈善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大肆宣扬过了头,慈善只能是另有目的。并非否定富豪搞慈善,而是他们当中一些人慈善行为的附加条件过多。一发善心便锣鼓喧天,举国震荡。附加条件才是搞慈善的真正动机,以慈善的名义谋利。他们捐献与所得的比例究竟是多少?九牛一毛?慈悲之心不能用钱之多少来衡量,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个要饭的残疾孩子,从要饭的碗里拿出钱来往捐款箱里送,难道他不能拿这些钱多买一次面包吗?明星与企业家哪个有这个残疾的要饭孩子品格高尚?
  
  不要拿这些搞慈善的明星富翁当宣传榜样,想利用他们的名人效应带动全民热衷慈善,或是捧几个上慈善榜的,刺激其他富人争相上榜,其实对社会与民众没有多少好的影响。
  
  慈善已经成为特殊阶层赞美自己与互相攀比的工具,名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捐了多少钱,做了多少好事,很有可能是心血来潮之后的信口雌黄,个别名人不惜假捐、诈捐。这就是发布慈善榜、高调宣扬名人慈善的负面结果。而百姓捐出的从口里省下的钱,又得到哪方面的肯定与褒奖呢?民众捐钱不论多少就是善举,而财力大的人,不能因为你比百姓更有钱,捐得多就用来宣扬自己有多高尚,你真比那个残疾的要饭孩子高尚吗?
  
  “最富有的美国人中20%所捐赠的钱,占了全部慈善款的2/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富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草根穷人成为我国慈善业主力。”原来富人捐款后敲锣打鼓沸反盈天之后,慈善主力还是广大群众啊。
  
  不妨多设立国家性质的“白雪可乐”这种形式的大众捐款平台,让有爱心又拮据的百姓,用极少的钱,不用承受财力与精神的负担,点几下鼠标,又方便快捷地投入到千万人的慈善事业当中,使弱势群体受益。还要监督善款的处置细节,令公众对国家的慈善机构充满信心。鼓励特殊阶层有巨大财力者,应该以普通民众身份随之捐献,捐款巨大,也拒绝张扬,才是维护“慈善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慈悲之心,富人应有的慈善境界,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善举。
  
  文/新派英豪

来源:红网

作者:新派英豪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7/13/307506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