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西安街头的这件事情,别说康康想不通,我也是陷入思索难理头绪。但有句话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以此关照,它也许就有“合理”的成分。
首先,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社会普遍缺失诚信的品质。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诚信大厦已经坍塌。这一点,你只要看一看食品有毒、药品造假,乃至出现了纸做藏红花的奇闻,就知道判断非谬了。当年虎照风波,“打虎派”和“挺虎派”为了证明真伪,甚至到了以项上人头担保的地步,也可证明诚信的稀缺。——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路人不敢将手机借给康康,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
其次,当人们对一件事情还不了解,各种疑虑就会产生。反过来,疑虑又会加重一个人戒备的心理。虽然康康借手机事出有因,但被借的路人,却未必肯停下脚步听他细说;或者听说了未必相信。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经验,也是“拒绝”的常见心态。如果康康当时不是“借手机”,而是求别人帮自己给爸爸“打个电话”,这个要求,恐怕就更易办到。因为“安全”的考量,常常也是决定行为的因素。
记得去年3月,同样也在西安,一名13岁的女孩在等不到妈妈的情况下,在东关正街人人乐超市门口向路人连借两次手机,但却无人肯借。后来,在媒体记者见证下,小女孩再次体验借手机的经历,结果10人中仅有4人愿意借给,4人说没带手机,1人说没听清楚,还有1个人说没有电了。体验过后,小女孩再次落泪,因为她感到非常无助,也感到非常委屈。而委屈的不光是这位女孩,还有她的妈妈。她的妈妈远远站在一边观察,体验刚一结束,她也控制不住泪水的涌流,跑过来拉住女儿,头也不回地离开那里。(2012年3月12日《华商报》)而在那次拒绝的人里面,就有认为“一看就是是骗人的”判断,也有人只愿意代为拨打。
显然这种现象,反映出人们互信程度的脆弱,折射出社会的病灶。它对社会早已存在但却显得麻木的病情,再次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如果我们不从这件事情中惊醒过来,杜绝其产生滋长的原因,人际之间的冷漠,还会继续存在。结果,人人都会为自己的设防,付出更多抑或沉痛的代价。
文/雷钟哲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