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勿对“诈尸闹剧”一笑置之

来源:红网 作者:李思辉 编辑:叶鹏 2013-08-06 00:04:13
时刻新闻
—分享—
  这几天一则新闻颇受关注:“武汉街头,小贩不满城管执法装死示威,难耐高温复活逃跑”。略读报道,让人掩鼻欲笑。是啊,武汉真够热的,热得“装死者”都受不了,“诈尸”而去。
  
  不过,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破绽:小贩“复活”的时间是下午6点(一说是5点10分),此前他已在街头诈死了两三个小时,下午3点时“受得了”,到6点已经不那么热了,他怎么会“热得受不了”呢?说到底,还是作恶心虚,眼瞅着这场“城管打死人”的策划越闹越大,警方介入,几个同伙也被揪住,因此仓惶远遁。这跟武汉热不热大概没什么太大的关联。
  
  当然,我们也不要对“诈尸闹剧”一笑置之,笑过之后还当做一些冷静的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时常被虚假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而不能有效甄别?公众为什么经常被网络策划、商业炒作所误导和利用,而无法保持必要的审慎?城管局等政府机构,为什么时常被谣言算计而招架无力?……说到底,主要是囿于官方辟谣的速度、效率不济。
  
  如果盐荒传言刚刚发酵之时,有关部门能及时发布辟谣信息,抢盐风波就不会上演;如果在一些人把以往灾难的旧图片在网上PS传播之初,有关部门就出面澄清,那么北京7·21大雨和江西校车事故中的恶意谣传就没有市场;如果在“死者”被抬到街头引围观之初,武汉城管部门就及时通过微博等平台发布辟谣信息,那么“武汉城管打死人”的谣言就不会喧嚣尘上。
  
  遇到“街头停尸”的恶炒,城管部门既是当事者更是知情者,有责任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告知公众真相。可是武汉城管部门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城管打死人”的谣言在街头、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直到警方介入之后,直到微博上负面情绪发酵一二十个小时之后,其官方微博“@武汉城管”也没有任何表示。不适时的沉默有时比说错话危害更大,它不仅成全了谣言的横行,更折损了政府的形象。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谣言的传播强度”与两个因素成正比,分别是内容的重要程度,证据的模糊程度。眼下,还应该加上“传播的便捷程度”。在这个高效率的传播时代,传统的冷处理思维已然落伍,政府部门必须刷新思维,提高反应效率,尽力缩短对敏感问题的“反射弧”。这条“反射弧”越短则谣言越易碎。如果谣言已经走遍天下,真相却还没有穿好鞋子,则难免造成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就很可能陷入信任危机。
  
  合法反应诉求、不污名化他人是公民应有的素养,街头造谣生事者固然应该被追究责任。但是,其间凸显的官方“反射弧”过长的问题也不能被忽略:微时代政府部门必须具备与民间舆论场进行及时互动的意识、诚意和耐心。但愿,武汉城管部门能有所思、有所获,不然,这盆“打人致死”的脏水,不就白泼白挨了?
  
  文/李思辉

来源:红网

作者:李思辉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06/31024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