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撤公车“O牌”,切勿成“私用”之盾

来源:红网 作者:邵凌云 编辑:叶鹏 2013-08-16 00:08:02
时刻新闻
—分享—
  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副厅长刘福军介绍,经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省公安厅党委决定从今年9月1日开始,取消全省“吉O”段公安专段号牌。届时,省公安厅将组成检查组,对仍悬挂“吉O”号牌的驾驶人按悬挂假号牌处理,予以2000元罚款并记12分。(8月15日《新文化报》)
  
  这一规定引来叫好声的同时,更多的是质疑声。以往,由于公车倚仗象征权力的车牌多是以“横行霸道”的形象出现,而引起民众呼吁撤其特权车牌。如今,民众更多关注的是公车私用的腐败现象,呼吁的是公车应以更明显的标志示人,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此次若把公车号牌换下,使车辆公私难辨,万万要警惕公车私用现象的回潮。
  
  提到“公车”,民众心中想到的无外乎,高昂的运行成本、低下的运行效率以及私用乱像,这是对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应看到,行驶在路上的公车也占用了道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在交通和环境压力日益凸显的当下,公车改革迫在眉睫。坚决遏止“车轮上的浪费”和“车轮上的腐败”,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和有力的监督做保障。
  
  将公车号牌有别于社会车辆,是接受大众监督的一条有力途径,让公车在阳光下行驶。吉林此次公车改革,将公牌改为普通牌,似有开倒车之嫌,且还增加一笔换牌费用,似乎没有必要。近些年来各地为公车改革做出了许多努力,如更换专用公车牌照,组织专班配备专用设备偷拍,甚至引入GPS定位系统这样的高科技手段以防止私用现象,这些措施都为人民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提供了条件,公车私用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因此,公车改革应向透明化,阳光化方向发展,而非隐蔽化,模糊化。
  
  公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冲破权力阶层的利益藩篱是真正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下大决心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方案,严格控制公车使用数量,压缩公车支出经费,规范公车使用流程,加强公车配备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行需以制度为支撑,只有购置和使用公车有了统一而严格的制度门槛,绝不以假把式过长,最大限度地抑制公车使用和资源的成本支出,抬高公车使用门槛,与此同时,严厉官员问责制度,对滥用私用公车的现象实行领导负责制,双措并举,才能有效遏制公车使用浪费和腐败问题。
  
  文/邵凌云

来源:红网

作者:邵凌云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16/31141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