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里看儿却被打,是贫穷在作怪?

来源:红网 作者:周成洋 编辑:叶鹏 2013-09-19 00:03:35
时刻新闻
—分享—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偶尔只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要求她立刻回云南老家,争吵中还打了母亲一个耳光。(9月17日中国新闻网)
  
  这位被儿子甩耳光的妇女姓王,家住云南省某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突发脑血栓病,留下手脚不利索的毛病。此次思儿心切,才会不远3000公里前来看望儿子,仅是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很动人很有爱。但是母亲见到儿子后,儿子非但不领情还出言争吵动手打母,是为不孝,令人很愤懑很伤心。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对像这样异地相隔的母子,不知道有多少位盼儿念儿的母亲,也不知道还是否有像这位不孝之儿一样忤逆噬母的后辈。
  
  看着一段段病入膏肓的亲情,碎尽了无数人对孝道的理解对孝道的信仰。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恪守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是联系几代人的纽带,是亲情大爱的真谛所在。在传统孝观念中沉淀的“养亲”、“敬亲”思想更是具有普世价值,也是历来我们所维护的、不容践踏的道德底线之一。在人们眼中,长辈养育后代并给予最大的关怀和呵护,助其茁壮成长,是血脉人情的表现。而后代赡养尊敬长辈则是血亲反哺的具体表现。
  
  但现实往往很残酷,因为物质基础欠缺,让人们背负贫穷的压力,很多人要忙于奔波劳碌,有时候需要远赴外地长期工作。而他们离开家乡的理由很简单,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他们却往往忘了自己所做的事也正是在践踏好生活。相隔距离远了,时间联系少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变淡了。事实上亲情不该变淡,但因为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对自我价值的难以判断,导致了当事人忘了亲情的大无私,忘了亲情的大博爱,开始变得对亲情懈怠傲慢,所以就出现了儿子打母亲耳光的事件。
  
  为何要说贫穷是亲情病入膏肓的祸源,那是因为贫穷造成了亲情的外在排斥力。即,长幼之间不可能无所顾忌地仅是维持血脉关系,必须要考虑多种问题,如何生存,如何生存更好?这就是最严峻的考验,不仅是亲情甚,至是爱情友情在贫穷的强势攻击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因为要摆脱贫穷的命运,这就使得当事人必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必然减少与家庭联系的时间,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还会遭遇诸多压力,平时无发泄自然就近原则地把火撒向最近的亲人。
  
  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该母子之间已然有了隔阂,不可能做到其乐融融、一家欢聚。这种导致亲情病入膏肓的祸源本质上是贫穷在作乱,物质上的不充足,精神上的不丰满,引发出现了偏执的、狭隘的、唯我的亲情观。这种病态的亲情观就和贫穷能让大多数人精神不振、萎靡不前、郁郁寡欢一样,是根植于生活的悲哀。
  
  文/周成洋

来源:红网

作者:周成洋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9/31487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