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不少新闻报道,不仅是食品和保健,还有各地的某些项目,即使通过可行性论证,也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但当地群众还是反对“上马”,引发了不少群体事件。从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就可以看出,科普工作还没到位。食品安全问题、环保问题……许多社会热点都与科普有关,都需要科普及时跟进,对科技内涵进行权威解读,既不要纯粹做新闻,也不要纯粹做科普,“新闻+科普”,不仅工作才到位,而且因为符合权威和专业,因此更有说服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012年12月21日(冬至),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这是去年在全国各地流传的谣言,随后出现了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造成白蜡烛脱销。该传言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散,并演化出各种版本。只要有点科学常识或者学过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地球的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无论何时地球上都会有一半地方被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昼夜变化和时间长短,是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在我国所处的纬度上,每天必然有一半面对太阳呈现白天,另一面背对太阳呈现黑夜。而我国区域内每天均会交替出现白天和黑夜,不可能出现连续3天黑夜的情况。更何况历史上也从未有过类似事件的记载。可是,“连黑三天”的无稽之谈竟然还被预见得有板有眼,传得神乎其神,不能不说是科学常识的欠缺。
科学和愚昧往往是恋生兄弟,缺少必要的科学常识和素养,就必然容易被一些民间的非科学传言所迷惑,进而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不断扩散,并演化出各种版本,伴随的非科学行为必然是愚昧,害怕“连黑三天”而导致白蜡烛脱销就是典型的愚昧行为,科学常识一天不树立,各种非科学的谣言和传说就一天不会安宁,总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和发酵,蛊惑人心,扰乱视听,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危害不浅。
谣言止于真相,传言也止于科学,只要公民的科学素比较高,善于独立思考,传言不攻自破,这就要求要提高民间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意识,呼唤更多的科普下乡和科普进社区活动,这就好比时下一些人表演的所谓轻功和硬功夫,其实就是普通物理原理的大胆运用,并非是那些人武功高深。民间的科普活动多了,内容更鲜活,形式更生动,方法越灵活,那么迷信和不靠谱的传言才会因为没有市场而自然土崩瓦解。
话又说回来,即使老百姓的科学常识有所欠缺而轻信传言,那么作为监控社情、舆情的政府相关部门,为什么在传言流行一个星期还没有积极辟谣,这不能不说是对传言的预警和紧急处置缺乏必要的应对意识和应对措施。如果发现传言苗头,就及时通过社会舆论组织相关科普工作者积极澄清科学本相,让老百姓心知肚明,不给不实传言再发酵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轻信“连黑三天”导致的白蜡烛脱销也就不会发生,人心恐慌的社会情绪就会及时化解。
科学并非高高在上就好,科学也并非都是危襟正坐的深不可测,科学完全可以在民间生动起来,在中国有一个叫做“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和组织,是一个致力于在大众文化层面传播科学的非营利机构,松鼠会汇聚了当代最优秀的一批华语青年科学传播者,一群科学松鼠,要打开科学坚硬的外壳,剥出营养的果仁,送到公众面前。让科学像电影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否则,科学如果总是让公众敬而远之,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说,这样的民间科普组织越多,形式越有趣,提高民间科普意识就指日可待。这也就是轻信“连黑三天”的科普启示。
“科普发言人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发布,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快速反应。此外,发言人可以针对重大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也可以对接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各类社会热点、科普需求,做出权威和准确的解答,而对于一些暂时无法定论的疑难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实验、建立课题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给社会一个准确的说法。不管怎么说,科普发言人担当“谣言粉碎机”角色值得期待。
文/魏青
来源:红网
作者:魏青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