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已到了“火烧眉毛”不得不改革的地步。根据报道我国院士评选制度主要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二是国内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按组织系统推选候选人。
而院士的提名呢,通常由院士或单位或全国性学会三种渠道,所以这就造就了院士在评选的过程当中,不仅本人会推动这个事情,而且其所在的单位也会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个事情,因此出现像张曙光这样贿赂巨额参选院士的腐败现象在所难免。
犹记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研究员沈建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近年来很多案例都说明,目前在我国的院士评选中,出现越来越需要“运作”的情况,甚至由单位出面,组织强大的公关团队,有强大的财力支持,这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由此可见我国院士评选也存在“潜规则”,同时也掀开了我国学术圈子黑幕一角。以前只知道“院士”这个头衔,在社会享有崇高的声望,很多高校、地方政府都争抢聘请院士,把自己拥有多少院士视为政绩标志,原来这一切都成了浮云。
院士制度在国外只不过是个学术会员群体,不仅没有待遇,而且还要缴纳年费。但是在中国院士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追捧呢?这一方面跟我国院士是终身制有关,另外一方面就是院士掌握很多评审权,对其所在单位而言可获取科研资源分配上的优势,且无法估量。
从这一层面讲,原铁道部官员张曙光不惜花费巨资贿选院士就不难理解,这让多少代科学家的崇高声誉建立起来的清名都可能因这个丑闻而毁掉,所以“一查到底”张曙光贿选案的同时,更该积极改革我国院士评选制度,做到公正公开,坚决杜绝单位推荐等等。
只有如此,类似张曙光贿选案才不至于发生,同时也可以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界。毕竟院士的评选,那代表的就是最高知识顶端的终身荣誉,就该以廉洁高效的机制吸纳高洁之士,如果不堵住制度的漏洞,院士的评选乱象就不会得到有效治理。
文/翟文龙
来源:红网
作者:翟文龙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