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医不过二代”反思“职业围城 ”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艾伦 2013-10-30 00:01:2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使医患冲突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工作压力较大、医疗纠纷频发的情况下,中国医务人员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而这让中国年轻一代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职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出现“医不过二代”现象——据媒体公布的最新医师执业状况调查,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新华网》10月27日)
  
  实际上,关于医生是否希望“子承父业”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此前曾做过四次调查:在2002年的首次调查中,不愿意自己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53.96%;2004年第二次调查中,不愿意的占63%;2009年第三次调查中,不愿意的为62.49%;2011年第四次调查中,不愿意的为78.01%。从这四次不同时段的调查来看,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医疗纠纷与冲突的逐步升级,“医不过二代”的现象,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每逢遇到“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的公共议题时,舆论就会对当前国内医疗体制的积弊,深入分析一番。尽管这种分析很有针对性,但笔者愿意站在“职业围城”的视角来审视“医不过二代”,尤其是对职业不满的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成因。
  
  眼下,对职业不满与抵触情绪,俨然成了诸多行业从业者的共同感受。倘若细数,“三百六十行、行行被吐槽”,对工作“吐槽”声,似乎已成为“中国强声音”。前些日子,“列车员唱粗口style”的视频走红了网络。视频中,一列车员对着镜头用方言唱着各种粗口,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太少。他身着铁路部门制服,戴着墨镜,放着《江南style》的曲子,从歌词看来,他对列车员这一工作感到非常苦闷,不仅把自己穿上工作制服比成“披着羊皮的狼”,称“我还要打领带,吊死‘也熊’吧……”。最终,他因言行恶劣被停职。对此言行,男子自称是喝酒后的情绪发泄。但从中,我们的确能看到现代人对自身工作压力不满的倾诉。
  
  对于“职业围城”产生的根源,南师大心理学博士陶琳瑾认为,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说白了就是职业倦怠,主要是因为职业预期没有很好实现,加上工作辛苦劳累,所以产生了失落厌倦情绪;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则多是因为人们对某些职业不是很了解,而被外在的光鲜所吸引。这意味着,钱钟书先生所刻画的“围城”,已从书中婚姻蔓延到了各行各业,像出现“医不过二代”,年薪15万元,却争考公务员等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网上曾流行过一组“不要再抱怨你的工作了”的图帖,上面是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工作镜头:有的人在狂风暴雨过后踏着摇摇欲坠的梯子,爬上电线杆修理电线;有的人上半个身子钻进下水道,修理堵塞的下水道;有个兽医裹着雨披,大半个身子钻到大象肚子里……看完这组图片,有不少网友感叹:“好好珍惜已经拥有的吧!”“360行,行行都不容易啊!”
  
  确实,干哪一行都不容易。一个从业者,不能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只有多换位思考,跳出自我的小天地,看到其他职业的艰辛,走出“职业围城”,这种消极心态才会慢慢化解掉。譬如,医生不能看到自己从业的辛苦,也不妨看看老师、记者等行业存在的职业焦虑。
  
  当然,社会也应理解医生从业高风险的特质,国家更应从医疗体制变革层面,化解矛盾,融洽医患关系。
  
  文/吴睿鸫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0/30/318298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