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何红的是“猫”而非“学术”

来源:红网 作者:郭礼礼 编辑:艾伦 2013-11-18 00:05:0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科大“学术猫”走红网络。走红原因是学术“大牛”在台上做报告,这只小猫先是淡定地听了一会儿,再走到报告台前坐下,还不时走到报告台前抢“大牛”的风头。中科大学生发现后,笑封它为科大史上最牛“学术猫”。
  
  看完整篇报道,大家记住的可能就只是这只猫,而极少有人记得这个学术“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教授潘建伟,更不知道报告的内容是什么。这只猫并不特殊,只因闯入报告厅就走红网络,而作为学术象征的报告则无人关注。
  
  2009年9月,还有一只猫在网络上受到很大关注——“北大学术校猫”,又被称为"旁听猫","哲学猫"。它的照片被传到网上之后,网友把图片转至各大网站,外界则对其狂轰乱炸。半小时之内,一大批锦绣文章被发往全国各大媒体,比如《为北大“学术校猫”喝彩》等等。无数商家闻风而动,“学术校猫”成了广告明星。学习机、保健品、培训机构一类的商家争先恐后请“学术校猫”担任代言和形象大使,其风头和代言收益均盖过了历届高考状元。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计生宣传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猫!接着,出版家和书商也来凑热闹。《北大“学术校猫”那点事儿》等系列丛书横空出世,占领了书店的柜台,进入了各大图书排行榜的前列。
  
  这不禁让人唏嘘,为何走红的是“猫”而非“学术”?“学术”怎么成了“猫”的装饰品?
  
  在北大和中科大课堂上上蹿下跳的不过是普通的猫,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而这样的猫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引发报道继而走红网络,这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学子的空虚、学术的浮躁和社会的无聊。所谓的“喜欢学术”,只是我们附加在它们身上的而已。而事实上,它们干扰了学术——猫的出现,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必然影响老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工作人员去捉猫的时候,更是影响了教学秩序。倘若不是在课堂上,大家去关注一只猫,这完全是个人自由和喜好问题,但是对这样一只闯入课堂的猫进行大肆渲染和报道是否没有必要?将学术的帽子扣在其身上是否合适恰当?将关注点放在“猫”身上而非“学术”上又是否本末倒置?这些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哪怕北大的蝴蝶煽动一下翅膀,都能在全国引起一场飓风。北大和中科大作为国内响当当的高等学府,如果盲目地推崇闯入课堂的“学术猫”,假以时日,恐怕一批学府要推出带有自己学校标签的“学术猫”,甚至各高校间还要评选出“最学术猫”。那时候,学者们的学术领域里是否还要腾出一块地方,以给“学术猫”一个空间?
  
  “学术”与“猫”,并非不可以共存,只是猫还没有进化到可以进入“学术领域”的阶段。搞“学术”和赏“猫”,并非不可以兼得,只是我们应该分清主次。
  
  文/郭礼礼

来源:红网

作者:郭礼礼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18/31999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