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岂能用“免死奖牌”游戏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朱华忠 编辑:艾伦 2013-11-25 00:03:29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南郑州一所中学老师自制“免死奖牌”,有奖优罚,正确发言、成绩名次提升、积极参与活动等可奖励1张奖牌,而受批评、撒谎等,则会被罚奖牌,课堂说话,就会连同同桌一起被罚2张奖牌,尤其是“请家长”,需8张牌才可抵消。学生坦言,对“免死奖牌”又爱又怕,虽然激励了认真学习的劲头,但执行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11月22日《北京晚报》)
  
  对中小学生而言,在学校最害怕的事莫过于被请家长。这个老师抓住学生心理炮制“免死奖牌”以“免死”来实施管理,虽新怪但庸俗。所谓的”死”就是免“请家长”,岂能把“死”字玩游戏,这样的管理本身就有点不严谨,似有搞笑,玩噱头之嫌,更有忽悠学生之意,说到底就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无知,更是贻笑大方的闹剧。
  
  再退一步说,难道“请家长”,学生就该死,“请家长”就一定是丑事、坏事吗?就一定要“死”。老师“请家长”的做法,不应是洪水猛兽,不是“死”而是“活”,是家校协同教育和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的必要措施,是爱护保护学生的正常渠道,不能把“请家长”与刻意地刁难、打击学生划上等号。
  
  此外,用“免死奖牌”来抵消“请家长”,还说明这个老师的教育思想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免死奖牌”制作者把自己当做是学生的主宰,决定着学生的生死大权,封建统治者意识较浓,就如同家长让孩子做家务,做了家务就给钱。这样的管理理念,间接地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老师是学生的主宰,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是学生的上帝。如此思想意识的诱导下,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些学生为“奖牌”而“千方百计”地竞争,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争夺奖牌游戏上,无形中使涉世浅、懵懂的学生自小养成行为的功利性。
  
  教育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唤醒潜能,促进人发展,促进人最大限度地健康发展。教师不是主宰,不是法官,不是裁判,是平等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评判,给学生贴上不同的标签,而是给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激励和帮助。同时,按照该老师的做法,一些后进学生很难得到“奖牌”,无意间也就将学生划出等级,伤害了那些中下流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上进性,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免死奖牌”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倒退,同时也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将功补过”。将功补过是封建余孽,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会给人一种侥幸和放纵的投机取巧心理。“免死奖牌”隐含着“功过相抵”这样的封建社会糟粕。在教育管理中,学生的行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对错不清,更不能“将功补过”混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在个体成长的道路上,难免有挫折和过失,这是很正常的,作为教师应该接受这个事实,以发展的眼光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打造学习的快乐,而不是以“免死奖牌”来误导。不能拿“死”字游戏教育,“免死奖牌”的闹剧,该收场、谢幕了,如此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该下课了。
  
  文/朱华忠

来源:红网

作者:朱华忠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25/32066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