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详细分析了这份调查的内容,也没有发现它跟往年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无非就是,有的节假日可以借相连的周六周日拼在一起放个长假,有的节假日却不借周六周日不能放长假。而现在调查提供三个选项,我想要第四项,对不起,没有!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此总结了“五句话了解假日调整方案”:①节假日总天数没有增加,共1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元旦、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各1天;②未恢复“五一”长假;③3个方案国庆分别休3、5、7天;④方案1除春节外,其余假期不调休;⑤方案2、3中,5个1天假有条件拼假。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网上的一条小段子:厨师把鸡、鸭、牛、羊召集到厨房,很亲切地问候他们,然后问:“你们喜欢怎样被吃掉,清蒸还是红烧?”牛小心翼翼地说:“这个……”厨师:“说吧,不要拘束,畅所欲言嘛!”牛说:“其实我们都不想被吃掉。”厨师:“你看你这个同志,说着说着,怎么就跑题了!”
段子的诉求在于突破现有框框。本月中旬,多家媒体客户端以及官方微博发布据称来自中国政府网的“2014年放假安排时间表”,因方案中含有多个长假,瞬间引发网络疯传,许多网民激动得泪流满面,甚至开始谋划旅行度假,然而该长假最终证明并非真实。这份假方案虽然来自网民杜撰,但其被舆论热捧也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许多人宁可连上七八天班,也希望能多获得一些长假。
但事实上,一年放几个长假,放多少天假,对大多数国人来讲,意义并不是很大。有很多单位,连双休日都得不到保证;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实行绩效工资,员工对长假也是爱恨交加。干一天才就能挣一天的钱,想休假,可以,爱上那就可以上哪,只是这月的绩效要掂量掂量了。
更要关注节假日调整方案背后的民生诉求。所以,休假不是问题,休假而没有后顾之忧才是问题。也就是说,一是自己的假期能自己做主,想什么时候休就什么时候休;二是保证带薪休假,不能因休假而影响工资。休假本来就是调整身心状态,以便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如果因休假造成收入降低而使得生活质量下滑,那么这个休假也就没有意义了。
带薪休假落地才是节假日调整方案的成功。劳动者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这是写进《宪法》的庄严条款;1995年,带薪休假制度正式写入《劳动法》;2013年,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也就是这一句,才让民众对更合理人性的休假制度有了盼头。
文/鲁开盛
来源:红网
作者:鲁开盛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