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屁股小孩”不只是新闻花絮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易木 2013-12-08 00:02:57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2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看望棚户区居民高俊平时,他5岁的小孙子高宇博光屁股突然从立柜里跳了出来。该电视新闻播出后,“光屁股小孩”成为网络“棚改小红人”。内蒙古包头北梁棚户区提前一个月完成今年的居民动迁和危房拆除任务,首批1万多户居民已搬入新居。高宇博一家从原来20平方米的小平房搬入一套近50平方米的安置新房。(12月7日《京华时报》)
  
  出现在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不雅”镜头,让“光屁股小孩”不仅在传统主流媒体上留下了永久的身影,也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一下子窜红。“光屁股小孩”出现在中央领导走访基层的新闻中,没有被删除,还被“挖掘”出来,有人觉得,不作秀、不修饰的新闻才有真正的看点,说明新闻媒体开始有“接地气”的意识。
  
  更有价值的是,“光屁股小孩”没有像很多的“新闻人物”那样,在新闻报道中只是“一闪而过”,最后消失在新闻信息碎片的汪洋大海里,“光屁股小孩”的“连续剧”终于看到了值得高兴的结局——他的家已经从棚户区搬进了新的安置房。这一则新闻后面的网络跟帖中,有人说“光屁股小孩”能有这样的幸运,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领导当初的看望,“光屁股小孩”不过是托了领导的福。
  
  猜测归猜测,终究还是要看结果。事实上,“光屁股小孩”家的状况到了年底所发生的变化,绝非只是“光屁股小孩”的新闻镜头使然。如果为民办实事的观念不能好好地落实,领导走了却一切依旧的情况,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可见,“光屁股小孩”的“新闻价值”不能局限于此。
  
  应该说,“光屁股小孩”广为所知,成为网络上的“棚改小红人”,某种程度上把原来的新闻报道无意识地推向了纵深,原本是一条习以为常的领导下基层的新闻,由于“光屁股小孩”这个“不协调元素”参杂其中,反而变成了一个更为大众化的“传播事件”,由此把领导走访普通家庭了解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更为生动地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扩散开来,同时,让改造棚户区的民生大事更为凸显。
  
  “光屁股小孩”的新闻没有成为一个断片的“烂尾新闻”,而且能有个喜剧化的结局交代给大家,是个好事。在回顾“光屁股小孩”的新闻花絮之余,不由得让人比照起最近媒体上对于“井下蜗居者”的报道。新闻甫出,各种舆论聚焦于此,而那些“井下蜗居者”的住处也就一一被封死了。为此,有媒体人感叹,“总把报道当举报,让记者情何以堪?媒体报道客观上起到举报效果。”同样是引发关注的新闻,在观感上差别却如此之大。
  
  要知道,不管是“光屁股小孩”,还是“井下蜗居者”,他们之所以会在新闻中出现,是因为他们共同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尴尬现实,是关于居住逼仄问题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可是,由于新闻场景的情境不一样,有关部门处置解决的方案因而迥然不同。如此的差异,当然不是新闻报道可以左右的,那么,需要反思的,自然就不是“光屁股小孩”与“井下蜗居者”的新闻呈现方式,而是有些公共部门该反省如何看待新闻的态度问题了。
  
  在媒体越来越发达的社会里,类似“光屁股小孩”与“井下蜗居者”的角色,还会继续在新闻报道中冒出来,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具体社会问题,需要职能部门通过日常的工作来关注化解,如果对于新闻报道不自觉地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损害的一定是自身的公信力,那就不单单是媒体素养不足的问题了。
  
  文/寇军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08/321953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