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PISA测试,它是“学生能力国际评价”简称,由经合组织发起,测试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据说,它的测试特点是“范围广,题目却不难”,参加过测试的学生说:“太简单了,好像根本不考上课的内容。”获得的成绩不错,似乎能说明学生的能力不错;但获得排名第二的同时,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出于兴趣阅读各种杂志、漫画、报纸、小说类和非小说类文本的频率却较小。原来,测试的好成绩是以牺牲兴趣、牺牲阅读为代价取得的,它未必就能说明浙江的学生“不错”,因为投入与产出未必成比例,谁都知道,兴趣才是学习最强劲、最可持续的原动力,阅读才则是拓宽知识视野最有效的渠道。当兴趣没了,阅读没了,“排名第二”也就没有太大的含金量。
说到“浙江初中生的幸福感”,那就更让人沮丧。明明有高达47.4%的初中生感到学习压力大,而且高于全国了;明明初中生感受到的压力和疲惫感,都已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4%了……这浙江教育在全国怎么还会属于“轻负重质”呢?逻辑上不通。莫非浙江的中小学阶段,只有初中的学业负担最重?可高中的负担绝不会轻于初中,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啊!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浙江小学生的负担可能相对于全国而言是比较轻的,可同时公布的数据却又说明:浙江小学生每天用于家庭作业时间为66分钟,这已超过相关标准。于是,结论只有一个:全国学生整体负担远远超出浙江的平均水平,浙江只不过是侏儒堆里的一个矮人,那又有多少自我安慰的理由呢?
更让人沮丧的事实是:“学习时间长、课业负担重并不能带来高的学业水平。”因为从浙江的监测情况看:“课业负担最重的县,学业水平反而最低。”而这又恰恰来自浙江省教育厅官员的分析。可见,他们也纠结:事实难以回避,社会责难又难以招架,情不自禁地寻求一点自我安慰,也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一种选择。教育的问题并不能全归咎于教育部门,但肯定离不开教育部门的管控与引导,对教育部门来说,此时最需要做的是,按照十八届三中会合的规划,为推进教育改革阐释理由,而不是为继续自我安慰寻求借口。如果教育真的如此之好,教育改革也就没有必要。浙江的情况如此,全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文/慕毅飞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