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粉丝们或者喜欢冯氏喜剧的观众,盼着冯氏喜剧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今年贺岁片血腥和枪声有余的态势下,冯小刚的《私人订制》以喜剧电影隆重登场,在岁末掀起贺岁电影的幽默行情和票房价值,不论怎么说都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味,创内地影片首日排片新纪录,获得良好的票房也是预料中的定势。
不过要说《私人订制》是纯粹的喜剧电影,倒也未必,有喜剧的构架和内容乃至设置,但是又跳出了喜剧的樊篱,不是为了喜剧而喜剧,而是通过讲几个故事来展现喜剧的繁衍和冲突过程,将搞笑和幽默深深地镶嵌进故事中,让幽默为故事服务,让故事提升主题,这个主题就是社会批判,就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冯小刚按照要讲好故事的手法来展开电影的叙述,虽然显得有拼凑的迹象,但是却是在探索一种新型的、简洁的电影叙事方式,还算是新颖,也有吸引力。
《私人订制》中,讽刺腐败有新意、针砭时弊有“笑果”,2013年新闻流行词“摘贫困帽”、“表叔”、“土豪”、“死猪”、“雾霾”都上榜单了,既有恶搞改编如“我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让我猜猜你是谁”,还有“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你只能有一种信仰”的耳熟新闻热语句,也有说女人妩媚的“你的眼睛有钩子”的形象比喻,在某些桥段还要附上如“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的社会警示语句。尤其是第一个故事范伟饰演的“清官梦”,如村民拜访“领导”,范伟在村民供奉的核桃和小米中袋子中找钱;村民祈求别摘掉“贫困县”帽子;如领导和群众合影时,秘书特意提醒“遮着点你的手表”,一旁的葛优还不忘附和不许发微博,立马让观众得到会心的哄笑,紧扣社会热点而进行讽刺幽默,无疑会吸引年轻人的观影热情。
《私人订制》的最大成功是对现实的批判,冯小刚敏锐地把握住了2013年人们最关注的清廉问题,反腐倡廉,转变作风等社会氛围越来越浓,作为一部喜剧电影,冯小刚没有回避,而是讨巧地摄入和展现描绘,用电影的语言和艺术对贪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观众在笑声中还会获得一种心理安慰和按摩,最后的结局还是以正能量的力量获得胜利而结尾,也算是一种有智慧的妥协,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查。
而李诚儒饰演的最俗导演要“脱俗变高雅”的故事,是对演艺圈的辛辣讽刺,也是对艺术的现实批判,艺术不是为钱服务的,而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艺术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闭门造车,脱俗虽然很难,虽然有刻骨铭心之痛,但是却需要艺术工作者去改变和践行,但是冯小刚没有泛泛而谈,更没有对号入座,更多的仿佛是在嘲讽自己,这些年冯小刚拍了《一九四二》等正能量的高雅影片,但是却好心没有好报,不是冯小刚自己错了,而是电影行业和观众变心了,观众已经不再是纯洁的观众,市场也不是原来的市场,于是冯小刚灵机一动,拿别人开涮,别人必然不乐意,拿自己开涮不会招惹到别人,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究竟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平衡点,需要反思的不仅是电影管理部门和冯小刚们,还有观众。
宋丹丹的“有钱人”这个故事,通过宋丹丹荒诞的表演,不仅让宋丹丹圆了有钱人的梦,更重要的在于,让宋丹丹和观众都知道了钱并非是万能的,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不快乐,没钱人也有没钱人的穷乐观,钱太多反而是一种累赘,人人都知道有钱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有钱人挣钱的艰辛,正所谓富豪挣的钱也许每天都有一千万的利息,但是有可能每天一睁眼就要为每天还银行的一千万贷款利息而苦恼,钱能够买来山一样大的财富,但是却买不来沧海之一粟的真情。
就在观众们还沉浸在荒诞讽喻的情节当中意犹未尽的时候,影片的结尾突然就好像小时候写作文结尾要进行一番主题升华一样,镜头一转,葛优、白百何、李小璐、郑恺四位“圆梦导师”却关心起了生态环境问题,分别行走四地,像朗诵诗歌一样向河流、阳光、山林、土地“致歉”。虽然有些突兀和生硬,但是能够感悟到冯小刚的忧国忧民,也是从荒诞回到现实中来的落笔和交代回归,梦毕竟还是梦,梦境和现实虽然有距离,但是需要通过脚踏实地来改变,感动、无奈和讽刺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正如同对待雾霾,既然同呼吸,那就共改变,在潜规则和无情的社会面前,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同时,也是让观众的笑能够多些质地。
《私人订制》将针砭时弊和清正廉洁进行到底,尤其是行贿受贿的反腐败章节能够获得电影局的审查通过,也体现了电影审查制的开放姿态和包容,反腐败是隐形的生产力,不仅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民生的繁荣昌盛,反腐败人人有责,当然也包括电影。感谢冯小刚替反腐败代言,替人民群众代言,拍了这样一个让人笑但是又笑得有思考和接地气的喜剧,虽然是《私人订制》,但是却带来了公益的“笑”果,从效果上讲,《私人订制》更像是一部讽刺剧,最大成功是对现实的批判性,也让观众们知道了,腐败、雾霾乃至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都是参与者和推波助澜者,只有从我做起,才能改变。
文/魏青
来源:红网
作者:魏青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