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是个宝,学生都需要。论文是个宝,科研人员少不了。目前的科技评价机制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论文的评价。一个单位科研学术水平的高低,看每年在国内外发了多少篇论文;一个人科研成果的多寡,要看在国际三大检索、国内核心期刊发了多少篇文章。科研靠论文,评价数论文,这是目前科研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
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实施分类评价,降低论文依赖,这既是理性回归,也是现实需要。作为科研成果的一种体现方式,评价科技成果离不开论文,但如果过分依赖论文,则容易陷入论文依赖,从而使评价的天平失衡。2012年,中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共16.47万篇,仅次于美国。但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还有不小差距。
从现实情况看,论文依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科研奖励机制。据了解,国内高校对于发表在国际三大检索以及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都有明确的现金奖励,尽管金额不等,但这种论文与利益挂钩的奖励方式客观上让论文成为高校和教师搞科研的一种动力,反过来说,正因为科研的动力是奖励,是论文数量,导致论文有数量没质量。
论文成为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有其合理因素。因为一方面论文数量比较好统计,也比较直观。另一方面,很多科研成果确实需要论文来体现,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但只看论文不看其他容易造成科研评价指标的单一,不利于综合考评科研成果。正因如此,不搞一刀切,建立分类评价的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弱化论文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不是取消论文这一评价指标,而是使科技评价体系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但现实语境下,要想告别论文依赖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论文数量多就等于科研水平高,论文数量多就等于科研能力强。要想消除这种“论文崇拜”既需要科技评价机制的创新,科技评价方式的改变,更需要科研人员的自觉,让论文成为真正货真价实的论文,而不是跑项目、要经费、拿奖金的媒介。
文/徐刚
来源:红网
作者:徐刚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