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何落马官员多是“副职”?

来源:红网 作者:夏余才 编辑:易木 2013-12-25 00:33:1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进行解读时表示,我们经常听到某个行政首长因为重大安全事故被追究责任,但很少听说有哪个地方的党委书记或者纪委书记,因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力而被追究责任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12月23日《人民日报》)
  
  看来以后正职官员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特别是某地或某部门的“一把手”。其实,每当有贪官落马人们在查看其职位后,就会不由发出感叹,为何落马的又是一位副职?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很难看到有身居正职的落马官员。实际上,自十八大之后落马的正职官员也不在少数,但和众多纷纷落马的副职官员相比,则不免显得还是“单薄”了。
  
  为何落马官员总是副职呢?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是:但凡过去沾过荤腥的官员,在实权位置上可以呼风唤雨,欺上瞒下,但到了“副职、闲职”养老时,失去权力的保护,加上目前,网络反腐、情妇反腐盛行,副职官员很容易中箭落马。此话虽是民间说法而无官方认同,可也并非不无道理。
  
  在近期落马的高官中,就曾有过正职经历却落马于副职或闲职任上的。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其落马职位是副省长,而倪发科事发与其主政六安期间的旧城改造、国资拍卖以及矿业开发存在着不少关联。倪发科的落马,也离不开六安当地众多退休官员的持续举报。可见在六安当市委书记和市长时,倪发科就被人举报,不过由于其掌握实权也就没有在任上落马。再比如,59岁的陈安众在当选江西省总工会主席后落马。与副省长的“副职”相比,省总工会主席可谓一“闲职”。在近30年的仕途中,陈安众也曾先后出任江西萍乡和九江市委书记。陈安众事发也是在其担任市委书记之时,作为“大师”王林的座上宾,王林还当面称其为“腐败官员”。

  当然,民间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或者说只能算其中之一种。副职落马多,还有因为副职本身就比正职人多。时下,所谓“一拖三”的标准都已经不常见了,“一拖六”或“一拖九”则是更为常见。像过去媒体曝光的,辽宁省铁岭市设置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某市有11个副市长、16个副秘书长等等。如此多的副职,不仅导致人事泛滥,自然也导致落马者要比正职多。至于副职多的原因,又是由于我国“只上不下”的官员选拔机制所造成。
  
  而从正职上落马的,大多是过于专横和在当地一手遮天以至于犯了众怒者。比如原南京市长季建业,长期包豪华套房办公、鼻毛太长也无人敢提醒,一意孤行的推行效果甚微的雨污分流工程;再比如原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爱打“皇帝球”,利用权力查找举报人等。据说,季建业和徐孟加的落马都源于两人下属的举报。徐孟加在落马前,更是曾将举报人直接解除职务。
  
  由此可知正职官员之所以落马少,其一是正职在人数上本身就少,其二在正职时掌握实权难以落马。而事实上无论是正职或副职,只要你贪赃枉法了,只要是危害一方了,都应该被绳之以法,也都难逃法律的制裁。而要想破去人们的疑问,还需加强对正职官员的监督管理,使其难以做到“一手遮天”和无法做到为所欲为。只有将其掌握权力之手牢牢束缚住,才能保证其不去危害一方,也才能解开人们心头之惑!
  
  文/夏余才

来源:红网

作者:夏余才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2/25/32341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