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十分的沉重,一个农村家庭倾尽所用供养一个大学生到最后得到的是失业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影响很远,农村群众将不再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神话,农村孩子也将不再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的真理,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孩子高等教育面临危机,农村建设高等人才缺失。笔者认为,作为国家层面应该积极出台政策,促进农村毕业生就业,高等学校要加快转变教育方式,增强农村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培养一批从农村来的高等人才。
农村本科生失业率高,大学教育方式需要转变。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有差异,城里孩子从小就在竞争的环境中长大,知道社会的发展形势,能够较早的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农村孩子还天真的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天堂,进了大学就完成了光宗耀祖的使命,没有目的性,对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没有基本的判断,整天只是跟着老师的指导,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到头来分数考得很高,但社会适应性却较差。大学教育需要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开展必要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增强农村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大方、从容的走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资源有很大的差异。城里孩子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环境里成长,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是社会上小有成就的人,思想观念也比较前卫,城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农村孩子,对此还有一个学习适应过程,如果大学教育忽视了这样的差异,只是一味的要求专业技术精,那么最终农村孩子也将秉承农村的那套处事方式,与城里世界脱节。同时,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农村孩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基本上处在温饱线,不能像城里孩子那样阔气的进行交际,这也是造成农村孩子脱离社会的一个客观原因,学校教育应该重视这样的平台搭建,让这些孩子尽早的接触、认识社会,尽早的形成自己的一套社会价值观。
农村是农村孩子的天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大学教育除了教会农村孩子适应城里生活、学会生存技能以外,还要教会农村孩子开发农村资源的能力。如果农村孩子在大城市里面容不下,那就要保证他们能回得到农村,并且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在农村开辟一片天地,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同时,社会舆论要引到广大农村学生的家长转变观念,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就是不成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孩子们踏实的在农村实现自己的梦想。国家层面应该出台具体的、广覆盖的鼓励农村孩子回乡就业的举措,要让他们回家后有第一笔创业的资金,这样才能根本上稳定回乡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我们都感到痛惜,因为一个农村大学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全部投资,而失业就意味着投资回报为“零”,也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产”。所以,国家、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企业都要想办法,共同努力,减少如此“悲痛”。
文/泥土芳香
来源:红网
作者:泥土芳香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